晴時多雲

  • 2024-03-24 21:22

    男一覺醒來嚇死!所有人變妖怪臉「像盯著惡魔」全因這罕疾......

    祝蘭蕙/核稿編輯美國一位58歲男子一覺醒來驚覺世界變了樣,每個人的臉部如同妖怪般變形,就醫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罹患一種罕見疾病「臉部變形症」(prosopometamorphopsia,PMO),全球目前僅知不超過100起病例。綜合外媒報導,這起罕見疾病病例21日發布在醫學期刊《刺胳針》中,58歲患者維

  • 2024-03-11 21:14

    健康網》長期吃藥仍心情低落 頑固型憂鬱症治療新選擇

    羅碧/核稿編輯憂鬱症不只是心理疾病,同時也是大腦疾病,如果長期吃藥,情緒依然很低落,覺得無助無望、想不開,醫師指出,目前對抗頑固型憂鬱症有新的治療選擇,那就是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但目前健保未給付,需

  • 2024-03-07 05:30

    在困境中成長 如何面對校園霸凌

    工作中,遇到許多服務對象,他們在學生時代曾經遇到校園霸凌,有的是言語上的攻擊,有的是社交上的排擠,甚至有的人遇到身體上的攻擊,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霸凌,對受害者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包括心理創傷、情緒困擾、學業成績退步、自尊心下降等。許多人即使相隔多年,過去被霸凌的陰影都仍揮之不去,可能影響後來人際互

  • 2024-02-26 20:01

    健康網》你有強迫症? 瑞典研究:自然死因恐增31%

    葉立斌/核稿編輯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自己有一些強迫症的行為呢?瑞典研究顯示,患有強迫症的人比沒有強迫症的死亡率更高。其中自然死因包含呼吸道疾病、泌尿道疾病、精神疾病等風險增加31%,而在非自然死因,包含自殺、意外(跌倒)風險增加3倍。什麼是強迫症?一項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的瑞典研究

  • 2024-01-26 19:27

    打電玩可治療憂鬱症? 醫:適量「遊戲訓練」可對抗精神疾病

    打電動也能治療憂鬱症?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張俊鴻分享了一名日本網友,因憂鬱症而停止工作長達一年,他的精神科醫師竟建議他投入電玩「超級瑪利歐」的世界,沒想到病患在努力通關的過程中,不僅緩解了憂鬱症狀,還重拾了對生活的熱情和方向,瑪利歐不只救公主,也能把人拉出憂鬱症的泥濘中。

  • 2023-12-18 09:34

    46歲女信紅酒助睡眠 猛喝整瓶紅酒才能睡

    壓力大失眠,千萬不要靠喝酒助眠,不但成效不佳,只會愈喝愈多,更傷身體。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門診醫師林靖容表示,一位46歲職業婦女,因為工作和家庭兩頭燒,壓力大失眠,便用喝紅酒來助眠,豈料越喝越多,竟達到睡前要喝下一整瓶才能入睡,凌晨醒來卻又睡不著,最後到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門診就醫。

  • 2023-12-10 15:40

    健康網》「高敏族」常見4特徵!心理師:較常人更具創意、同理心

    葉立斌/核稿編輯時常陷入自我懷疑,覺得他人不喜歡自己?那你有高機率是高敏感族群!心理師余佳容指出,「高敏族」主要有4特徵,包含對環境敏感、思考入圍、同理心較高、情感反應強烈;並指出,高敏感族群並非精神疾病,相反地,這類人因為對外界敏感,常常更富有創意與同理心,很適合朝創作者或是助人工作等職涯方向前進

  • 2023-11-28 05:30

    強迫症竟想挖眼球 rTMS治療成功阻自傷

    30歲的鄭先生是強迫症患者,平時有撕扯衣物、啃咬雙手等行為,甚至出現挖眼球等想法,藥物治療效果不彰。經執行重複穿顱磁刺激術(rTMS)療程,患者啃咬雙手情形大幅下降,也打消想挖眼自傷的念頭,定期回診追蹤。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嘉富指出,強迫症可分為強迫思維、重複行為兩大類,強迫思維指不斷重複出

  • 2023-11-27 12:48

    30歲男無法克制想挖眼 rTMS治療成功防止自傷

    30歲強迫症患者鄭先生平時有撕扯衣物、啃咬雙手甚至挖眼球等想法,並出現無法克制的重複動作,多年來藥物治療效果不彰,轉診至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嘉富經問診評估,並與患者討論,決定執行重複穿顱磁刺激術(rTMS)。療程告一段落後,鄭先生啃咬雙手的情形大幅下降,也不再想要挖眼自傷,目前持續定期回診

  • 2023-11-26 05:30

    擁抱健康生活 遠離鬱鬱寡歡

    憂鬱症是很常見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悶悶不樂,凡事都提不起勁來,嚴重時還會出現妄想、幻覺,甚至有自傷行為,對社會職業功能傷害大。如何有效預防,始終是學界關注的焦點。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自然—精神衛生》(Nature Mental health)的報告就指出,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遠離憂鬱纏

  • 2023-11-14 05:30

    巴金森焦慮症 惱人的「非動作障礙」

    彭大姊今年才剛滿可以領半票的65歲,不過巴金森氏症已經困擾她將近5年的時間,每回來到診間,都很明顯地看出她的肢體抖動,但是她自己倒不太在意「抖」這件事,她的先生也說:「其實她在家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會很抖,好像來到醫院比較容易緊張,所以看起來比較抖。」

  • 2023-11-09 05:30

    過度追求健康飲食 健康食品癡迷症上身

    45歲的王先生,在公家機關任職,被太太要求前來看診。太太說,一年前和先生透過交友軟體認識,遠距戀愛半年後,迫不及待的結婚。她抱怨跟他生活在一起實在很痛苦,先生堅持只吃原型食物,而且只在家裡吃飯,從不在外進食,最近更堅持要吃有機食物,因為他覺得這樣才能保持健康。他每天花3-5個小時準備食物,也常與太太

  • 2023-10-06 15:54

    成醫研究改善「認知功能」 治療精神疾患新視角

    常有人自嘲社會認知障礙、社交恐懼,實際上許多精神疾病患者,在社會認知功能上常有受損,暢銷書《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提到,認知障礙導致青少年患者在成長過程中被貼上標籤,最後成為罪犯,書中強調的每天5分鐘認知功能訓練,與成大醫院精神部研究發現類似,認知功能改善,可能是治療精神疾患的重要途徑。

  • 2023-09-27 16:18

    當兵個性驟變竟罹思覺失調症! 長效針劑治療翻轉人生

    40歲的「阿正」當兵期間個性驟變、言談紊亂與胡思亂想,經評估為精神疾病而除役,2年後確診為罹患思覺失調症,高達15次住院治療。所幸,阿正自6年前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後,病況與認知功能獲得明顯改善,不僅自學習得一手好廚藝,更從家中的被照顧者,變成媽媽車禍骨折期間、罹癌爸爸的主要照顧者;甚至會主動關懷別人,

  • 2023-09-26 05:30

    額顳葉型失智症 個性丕變大暴走

    77歲的張先生是退休警察,這次是張太太和他的大兒子幾乎用「扛」的方式把他給「架」來門診。他看起來精神奕奕,但是穿著有些邋遢,身上還有異味,背了個小書包,一進門就要跟我握手寒暄。我問候他,發覺他好像似懂非懂的,但是動作倒是不少,一下子又要跟我握手,一下想站起來走人。

  • 2023-09-05 05:30

    1問2應3轉介 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員

    最近接連出現高社經地位的人士自殺情形,雖無法釐清實際情況,然以筆者在精神科執業的臨床經驗,不乏有明星高中學生、頂大學生、醫師、工程師、律師、知名企業高階主管等所謂「人生勝利組」出現難以度過當下人生情境,並嚴重影響其執行其學業或工作功能,因而至精神科就診尋求醫療協助。

  • 2023-08-24 16:34

    防學生自傷 高雄凱旋醫院與學校設置「綠色通道」

    孩子的心理健康需從小扎根,高雄市立凱旋醫院今(24日)透過會議,分享1名國小3年級女童用情緒與家長對抗,不斷發生割腕自傷、甚至企圖跑到馬路自撞情事,送醫發現女童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經治療現已康復出院後,今年8月起,凱旋醫院已與校園間設置綠色通道,強化社會安全網。

  • 2023-08-22 09:53

    小學生洗手2小時仍嫌髒 竟是焦慮症及強迫症上身

    「擔心手上有病毒而一直洗手,是生病了嗎?」小薇的母親憂心詢問醫師。疫情開始時,小薇還是國小學生,當時雖然戴口罩上課、有時遠距上課有些困擾,但仍快樂畢業。升上國中後遇到大規模流行疫情,學校老師和爸媽時常提醒維持清潔的重要性,小薇每次外出返家,都認真洗手消毒、換下外出的衣物。疫情趨緩後,小薇仍很在意自己

  • 2023-07-28 05:30

    男人身後的哀愁 需家人同理關懷

    50歲游先生在精神科就診已經接近20年了。近期他感覺到非常的沮喪,因為生病而離開了科技業副總的工作,而家裡的孩子長大了,紛紛到外地去念書,因為工作錯過陪伴他們成長的時光,所以即使假日回家,他們也多待在自己的房間。平常家裡只剩夫妻倆人,太太開始外出兼差,自己整天待在家裡,也已經很久一段時間沒和朋友連絡

  • 2023-07-25 21:35

    健康網》確診後全身起癢疹 醫:按摩3穴位舒緩蕁麻疹

    40歲婦女在染疫前曾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史,僅在換季時偶爾發作,然而確診康復後卻發現脖子、軀幹、下肢出現膨疹,搔癢難耐影響睡眠,經由檢查確認是慢性蕁麻疹,通過服用中藥及皮膚科開立外用藥膏,同時配合按摩血海、曲池、三陰交3個穴位,緩解搔癢感,治療4週後已有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