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4-01 11:05

    8旬婦腹瀉3個月罹直腸癌 南投醫院放療後腫瘤消失

    南投1位80歲謝姓老婦,本身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病史,因為腹瀉、解血便持續3個月,後來症狀越來越嚴重,每天都拉30次以上,才在家屬陪同下,前來衛福部南投醫院就醫且經檢查診斷為直腸癌後,先安排放射治療,僅一週共5次的短療程放射治療,其腫瘤竟完全消失,讓患者與家人喜出望外,對醫院及醫師感謝不已。

  • 2024-03-22 17:11

    小心肺結核變肺癌?醫師說真相:同時存在

    彰化縣患有肺結核陳姓男子日前復發,從電腦斷層看到多處肺結核陰影,其中一處的形狀有異,衛福部彰化醫院肺結核團隊切片確診為初期肺腺癌,約2.5公分大,進行手術切除,還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醫師提醒民眾,這並非肺結核變肺癌,而是同時存在。現年67歲的陳男原本就有肺結核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史,日前

  • 2024-02-22 20:26

    健康網》染梅毒、菜花、淋病怕就醫 搞懂治療免心驚

    沈莉馨/核稿編輯許多人感染性病卻不敢就醫,也擔心該如何才能將性病給治療好,幸福泌尿科診所院長戴槐青在臉書粉專「幸福神捕 滴水不漏 泌尿科 戴槐青醫師|新北三重永和好幸福體系 總院長」發文分享,台灣最常見的性病包括梅毒、菜花及淋病,並分享治療方法,包括:盤尼西林等抗生素、電氣燒灼或手術切除。

  • 2024-02-15 05:30

    妙齡女下肢無力 副甲狀腺機能亢進作祟

    年僅24歲的陳小姐2年多前留學時發現脊椎側彎,但國外就醫時未找到原因,畢業回台後,雙下肢竟逐漸無力,抽血檢查發現血鈣及副甲狀腺荷爾蒙都超標,轉至新陳代謝科門診複查後,診斷是副甲狀腺良性腺瘤引起的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所幸手術摘除後,下肢無力情形恢復,並持續治療脊椎側彎的問題。

  • 2024-01-23 05:30

    頸部腫瘤變大 竟是罕見副神經髓鞘瘤

    46歲陳姓男子近半年來在左側頸部鎖骨上方發現一顆腫瘤且越來越大,讓他擔憂不已,前往耳鼻喉科就診,經超音波檢查後安排手術切除,手術中發現腫瘤與神經緊密纏繞,確診為2.5公分大小的罕見、良性「副神經髓鞘瘤」,術後經歷神經修復過程中的手部刺痛困擾後,順利恢復正常生活。

  • 2024-01-22 13:15

    中年男頸部腫塊日漸增大 竟是罕見副神經髓鞘瘤

    46歲陳姓男子近半年來在左側頸部鎖骨上方發現一顆腫瘤且越來越大,讓他擔憂不已。前往耳鼻喉科就診,經超音波檢查後安排手術切除,手術中發現腫瘤與神經緊密纏繞,確診為2.5公分大小的罕見、良性「副神經髓鞘瘤」。術後經歷神經修復過程中的手部刺痛困擾後,順利恢復正常生活。

  • 2024-01-16 13:51

    施明德病逝》2原因讓肝癌容易復發 有肝癌病史需高度注意

    葉立斌/核稿編輯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因肝癌復發辭世,享壽83歲。施明德的兩位女兒也在FB發表公開信,感謝台北榮總醫療團隊的每一位醫師、護理師、技師等人的努力。據報導,施明德因肝癌復發住進台北榮總,一度傳出病危,進加護病房,使用葉克膜治療。然在15日仍不治過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為降低肝癌復發機率

  • 2023-12-22 05:30

    腦瘤治療新利器 衛福部核准電場治療裝置

    台灣每年約新增400例膠質母細胞瘤(GBM)個案,確診時就像被宣告死刑,存活率只剩下1年至1.5年,隨著醫療進展,可控制腫瘤生長的「腫瘤電場治療裝置」成為最新國際標準治療,衛福部近日也核准創新「腫瘤電場治療裝置」。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前理事長、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指出,使用「腫瘤電場治療」搭配

  • 2023-12-14 12:41

    蔡文旭肺腺癌病逝》肺腺癌早期多無症狀 高風險族群應檢查

    葉立斌/核稿編輯民進黨籍嘉義市5屆議員、現任黨團總召蔡文旭在13日傳出因肺腺癌過世,享年60歲。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肺腺癌早期大多無症狀;同時國健署針對高風險族群,推出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補助,以期能夠早日發現,早期治療。媒體報導,蔡文旭近期注意到自己走路時常很喘,就醫發現為肺積水,立即住

  • 2023-12-07 18:32

    北榮重粒子中心治療達百例 「癌王」胰臟癌病人現生機

    台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今年5月15日啟用,截至12月5日為止,半年內已完成100例病人治療,原本被認為無法治療的胰臟癌,經過化療、重粒子治療後,可以手術切除。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醫院不惜營運虧損籌建重粒子治療,看到重症病人的康復,一切都值得了,因為病人的生命是無價的。

  • 2023-12-04 05:30

    肛門瘻管折磨人 微創雷射手術降低復發

    江先生因6個多月的臀部疼痛和肛門分泌物,至門診就醫,檢查時是肛門瘻管,安排手術切除,手術中發現此為複雜性瘻管,影響到肛門括約肌,為避免大便失禁,故無法完全切除,只能以括約肌間瘻管結紮術和局部皮瓣覆蓋內口做治療,無奈瘻管復發,再進一步討論後,決定使用微創雷射瘻管消融及閉合手術,術後傷口癒合良好,順利康

  • 2023-11-27 05:30

    聽神經瘤手術 術中監測降低損傷風險

    聽神經瘤發生在連接耳朵和大腦的神經上,是一種從負責平衡和聽力的神經生長而來的腫瘤。這些腫瘤從覆蓋前庭蝸神經的鞘中生長出來。聽神經瘤是良性的,並且通常生長緩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腫瘤會導致聽力逐漸喪失、耳鳴和頭暈。由於它們生長緩慢,並非所有的聽神經瘤都需要治療。治療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腫瘤的大小和位

  • 2023-11-25 18:36

    健康網》腎臟健檢出現腫瘤先別慌 醫:常見「這種」多良性

    許多患者看到健檢報告出現「腫瘤」2字就驚慌失措,尤其是腎臟出現腫瘤又更少見!對此,醫師林軒任表示,在幫病人做超音波檢查時,時常會檢出「腎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是一種常見的腫瘤,多為良性,通常更多見於女性,若腫瘤大於6公分、每年生長速度超過0.25公分、荷爾蒙不

  • 2023-11-22 12:26

    戒菸男反覆嘴破、罹頰黏膜癌 疑因假牙配戴不當

    南投58歲王姓男子有20年菸齡,目前雖已戒菸,但在2個月前發現自己一直嘴破,也自行到藥局買藥膏摖擦拭,但症狀一直反覆出現未好,才驚覺不太對勁,在家人陪同下,前來衛福部南投醫院就醫,經醫師切片檢查,確診是口腔頰黏膜惡性腫瘤,經手術切除後,目前病情穩定治療中。

  • 2023-11-19 05:30

    粉瘤疼痛飄異味 恐是傷口發炎前兆

    陳先生的背後有顆東西已多年,他總是不以為意,最近發現不但局部會劇痛,甚至有難聞的味道,才趕緊就醫。經醫師診斷,確定是表皮囊腫,做完處置後,已改善許多。表皮囊腫,就是台灣人俗稱的「粉瘤」,是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許多人一開始都會把表皮囊腫視為較大的痘痘,但實則是不一樣的情況。

  • 2023-11-14 05:30

    膽道囊腫 女童慢性腹痛

    10歲的陳同學,右上腹悶痛已經好幾個月了,通常腹痛會發生在吃完大餐之後,但是休息之後就會逐漸改善了。開學之後,疼痛的頻率變得更高了,於是來到外院的門診。外院腹部超音波發現她的腹部有一個巨大的囊腫,因而轉診至本院。在本院,腹部超音波顯示位於肝門處有10公分大的膽道囊腫(如圖)。由於膽道囊腫分很多型,影

  • 2023-10-27 23:25

    腦瘤誘發癲癇 手術切除 免終身服藥

    1名中年婦女半個月前,因突發四肢抽搐且臉色發紺長達10分鐘,在衛福部新營醫院急診就醫,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額葉有3公分大的腫瘤,院方開立抗癲癇藥預防再次發生癲癇後,後續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顱內腫瘤,神經外科醫師蔡秉叡研判腫瘤誘發病患癲癇發作,開刀移除腫瘤,病理檢驗為良性腫瘤,家屬感謝,病人術後恢復良好,

  • 2023-08-10 15:21

    健康網》腸胃道基質瘤沉默殺手! 醫:多是「這時」才發現病灶!

    腸胃道基質細胞瘤(GIST)是消化道的沉默殺手,常在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或是手術中意外發現。義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吳坤達表示,GIST是腸胃道常見之「惡性」腫瘤,最常見於胃部,普遍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部分腫瘤較小案例可採內視鏡黏膜下切除。

  • 2023-08-10 05:30

    手腕使用過度 夫妻相繼腱鞘囊腫

    60多歲劉先生是熱愛打高爾夫球的企業老闆,半年前發現手腕背側凸出2公分大的腫瘤,就醫診斷為腱鞘囊腫,巧合的是,劉先生的太太幾年前手腕也曾長腱鞘囊腫,研判是長年做家事引起,骨科醫師提醒,長時間過度使用手腕,都易引發腱鞘囊腫。中正脊椎骨科醫院副院長賴啟仁指出,腱鞘囊腫俗稱水瘤,最常見位置是手腕背側,另外

  • 2023-08-09 10:47

    6旬夫妻手腕相繼長「水瘤」醫:過度使用易引發腱鞘囊腫

    60多歲劉先生是企業老闆,熱愛打高爾夫球,半年前發現手腕背側凸出1顆2公分大的腫瘤,就醫診斷為腱鞘囊腫,巧合的是,劉先生的太太手腕幾年前也曾長腱鞘囊腫,研判是長年做家事引起,骨科醫師提醒,長時間過度使用手腕,都易引發腱鞘囊腫。中正脊椎骨科副院長賴啟仁指出,腱鞘囊腫俗稱水瘤,最常見位置是手腕背側,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