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3-27 09:40

    健康網》4種芽菜營養功效大不同! 中醫:想降壓清腸選「它」

    葉立斌/核稿編輯春天是最佳「養肝」季節,應該把握春天養氣、練氣,讓一年的氣血流暢有好的開始。中醫師余雅雯表示,以中醫來看,春天非常適合「清補」,而多吃發芽蔬菜都有利於排毒,是很好的食療食材。另,芽菜類含黃豆芽能健脾養肝;綠豆芽能滋陰補陽;黑豆芽能清理血管;豌豆芽則能降壓清腸。

  • 2024-03-24 08:31

    健康網》眼睛又乾又疲勞 中醫推3穴位、1茶飲護目養肝

    葉立斌/核稿編輯最近氣候變化大,乾眼症、眼壓高等問題容易加重。中醫師曾宜萱分享,眼睛保健是現代人需要重點關注的健康項目,平常使用精油香氛放鬆心情、到戶外曬曬太陽趕走陰霾鬱悶,在午休或睡前保留十分鐘,以指腹按壓眼睛周圍的四白穴(眼球下方眼窩骨處)、晴明穴(眼頭處)、太陽穴(眼尾與髮際處中間的低陷處)等

  • 2024-03-23 20:54

    健康網》春分養生多管齊下! 中醫推「這些」食物滋陰養肝

    劉力仁/核稿編輯進入春分後雨水增多、濕度大,體質虛弱者容易生病,應重視養生保健。育群中醫診所院長林名育指出,春天養生重點在於養陽氣、養肝,從作息、運動及飲食調整「多管齊下」提升抗病力。其中提到,飲食應以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建議多吃山藥、薏仁、紅棗、木耳等味甘性平食物,或花椰菜、高麗菜等綠色食物;

  • 2024-03-22 18:14

    健康網》大魚大肉致血糖飆! 中醫教「這樣吃」比較瘦

    羅碧/核稿編輯週末假期,少不了好友相約大魚大肉,但小心吃多血糖飆又變胖。超群中醫診所中醫師康智勛表示,肥胖的主因來自血糖波動,而血糖升就是攝取過多高GI食物,因此想胖少一點,建議澱粉可吃米飯,有利尿、健脾胃、清潔力強、有助睡眠品質等好處。另外,主食以大魚大肉+蛋為主,澱粉以一天三個拳頭大小即可。

  • 2024-03-20 09:31

    健康網》春分肝火旺宜養肝肺! 中醫教「這樣做」健胃醒腦

    葉立斌/核稿編輯今(20日)是節氣春分,是春天的中分點,民間在此時有立蛋、吃春菜等習俗。上祐中醫診所院長黃上邦表示,春天正是肝氣極盛、肝火最旺之時,春分後,體內內分泌及代謝循環會更加活躍,倘若失去平衡,將易致頭暈腦脹、視力模糊、眼睛乾澀癢等,故此時應注重養肝、養肺,可多食當季蔬菜、花草茶,或按摩3穴

  • 2024-03-19 13:37

    健康網》寶寶異膚抓不停? 中醫:靠1方法止癢 適合2族群

    葉立斌/核稿編輯寶寶有異位性皮膚炎怎麼辦?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楊佩珊表示,異膚在中醫的用藥思維除了著重在消炎(清熱)止癢(祛風)之外,還會一併調整體質偏差,除比較為人所知的中藥粉、中藥煎劑,還有多種外治法可供選擇如中藥藥膏、中藥浴、濕敷療法、穴位按摩。其中藥浴對於不肯服藥或小嬰兒特別適合,讓孩子邊洗澡

  • 2024-03-16 07:31

    健康網》安神又補肝腎! 中醫推多吃1種魚:降5倍失智風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不少民眾在更年期時,常會感到情緒低落、焦慮不安、還有嚴重的失眠問題。中醫師余雅雯表示,想改善更年期症狀,可透過中藥與飲食調理,有效改善症狀及失眠問題,除了對症調理,日常也可多吃「鱸魚」,具有補肝腎、益脾胃、鎮定安神的效果。此外,有研究還發現,多吃魚可減少阿茲海默症風險或輕微記憶障礙5

  • 2024-03-15 17:14

    健康網》春天細菌病毒作怪 中醫授3關鍵遠離流行病

    沈莉馨/核稿編輯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各種與春季氣溫環境相容性高的細菌、病毒也變得活躍,台東馬光中醫診所院長吳沅璇指出,中醫的觀點,人體的經絡氣血整體平衡,在應對環境細菌病毒或壓力時,相對能快速調節至穩定狀態,所以想要遠離流行疾病首要養好身心,其次注重保暖尤其是喉頸部,此外也可透過按摩百會穴、三陰交

  • 2024-03-14 14:12

    健康網》減肥先區分體質!中醫:3種型這樣做更有效果

    葉立斌/核稿編輯減肥方法百百種,但怎樣的減肥對自己最有效?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陳芳渝表示,減重前先了解體質。像食慾好常大吃大喝,屬於肝鬱型,易忽胖忽瘦,此時需用疏通肝氣方式處理;易口乾口渴便秘,屬於胃熱型,此時除避免油炸等食物,治療應加入清熱方式處理;易疲倦、腹脹等,屬於脾虛型,此時需加強補脾與促進消

  • 2024-03-09 06:31

    健康網》春天皮癢不要來 「3豆粥」健脾利濕還解毒

    沈莉馨/核稿編輯春天乍暖還寒,也是許多人皮膚開始「癢」的季節。瑞隆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張靖翎指出,春季體內濕氣較重,容易出現濕疹、汗疱疹等皮膚問題,飲食上建議少吃生冷食物、冷飲、寒涼性蔬果。她也推薦包含3種豆的利濕健脾粥,其中綠豆、紅豆,有健脾胃、利水消腫,清熱消暑的效果,而黑豆則是兼具有解毒之效。

  • 2024-03-07 19:25

    健康網》預防失智! 中醫教按「這些」穴位疏通經絡

    沈莉馨/核稿編輯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逐年增加。瀚威中醫診所中醫師李一宇表示,失智症是不斷退化的疾病,目前不論中西醫都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因此日常應著重在預防與減緩,像是按壓頭部穴位,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神門穴可減低老人情緒不穩情形;耳穴可短期記憶力增強。另,吐納、氣功、太極等也是治療

  • 2024-03-07 09:37

    健康網》2穴道2茶飲 跟著中醫師春天養好肝

    沈莉馨/核稿編輯每到春天這個時節,很多人會出現口腔潰瘍、失眠、精神不佳、眼睛乾澀、心情煩躁等問題;對此,鳳山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梁皓閔指出,春天要注重養肝,可按摩太衝穴、三陰交穴能改善煩躁、減少壓力,另,薄荷茶能清熱解毒減輕肝臟負擔,枸杞菊花茶則除了清熱解毒,還有養肝明目的功效。

  • 2024-03-05 08:31

    健康網》驚蟄溫差大慎防感冒! 中醫提3養生重點

    羅碧/核稿編輯今(5日)是24節氣中的驚蟄,萬物復甦的同時,也是疾病多發的時節。上祐中醫診所院長黃上邦建議,驚蟄節氣注重養肝,應培養正常作息、規律運動,或是飲用養生花草茶,來調節心情、養肝血;春季新陳代謝旺盛,須預防春燥,清淡飲食忌辛辣燥熱,以免身體乾燥上火;此外,此時溫差大,應注意保暖,採洋蔥式穿

  • 2024-03-04 19:42

    健康網》節氣驚螫將至! 中醫:飲食「這樣吃」顧好肝

    葉立斌/核稿編輯明(5日)將迎來節氣驚螫,此時氣溫回升,人體也處在陽氣上升階段,陰血相對不足,更需要好好滋養身體。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張凱傑表示,飲食起居應順應「肝」之性,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此外,由於這段期間氣溫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讓人容易口乾舌燥,可吃一些水梨、枇杷、蜂蜜

  • 2024-03-02 10:42

    健康網》減肥好辛苦 中醫:養成4習慣易維持又不傷身

    沈莉馨/核稿編輯想要塑造良好體態,上健身房及節制飲食總是費心費力?彰化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劉宗昇分享4個可長期養成的好習慣,既不困難也不傷身。包含多喝水,身體水分充足能增飽足感,也會加速新陳代謝及提升減脂速度;紀錄飲食能了解自己每日進食多少熱量;每天晨起空腹量體重;從日常維持運動習慣,不僅瘦身,也能降

  • 2024-03-01 11:09

    健康網》你是哪型人?中醫依五行教按穴止咳法

    沈莉馨/核稿編輯感染呼吸道疾病,許多人會反覆咳嗽,彰化馬光中醫診所副院長李姿宜表示,可以透過黃帝內經提到的五行人當中,進一步認識自己,分辨自己的體質類型之後,每日按摩適合的穴道,藉由特定穴位的刺激,加速肺部修復,減少胸腔發炎物質,讓您呼吸順暢,說話不會老是卡卡的。

  • 2024-02-28 12:28

    健康網》喝春酒4招保「龍」體! 中醫:脹氣就按這穴位

    沈莉馨/核稿編輯年節結束,緊接著春酒、聚會接踵而至,吃吃喝喝難免飲食過量,身體不適!民權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李建志建議,飲食應保持7分飽;避免飲酒過量,破壞臟腑平衡,影響養分吸收;維持良好睡眠品質;並透過按壓穴位,如脹氣時,按壓肚臍周圍的天樞穴,促進消化。

  • 2024-02-27 08:29

    健康網》肉桂溫脾暖胃又止癢! 中醫:可遠離經痛、護腎功能

    葉立斌/核稿編輯天氣冷颼颼!根據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中醫師王大元表示,在寒風裡,可來點肉桂配上一杯咖啡,因為在中醫觀點,肉桂性味辛甘大熱,有暖宮助陽、散寒止痛、溫脾暖胃和抑菌止癢的效果。適量食用肉桂粉能溫暖胞宮,讓經期順暢、遠離經痛,也能提升男性的腎功能,對於長期

  • 2024-02-26 09:10

    健康網》春天養肝季節! 中醫:多吃1藥材健脾益胃又養顏

    葉立斌/核稿編輯春天氣候忽冷忽熱,加上空氣品質不佳,對於體質不好者,應適時做好禦寒措施。中醫師彭溫雅表示,春屬木,肝也屬木,因此春季宜養肝,可多吃紅棗,因為它性溫味甘,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健脾益胃、滋補養顏;此外,日常也可按壓俗稱長壽穴的合谷穴,有助增強人體免疫力。

  • 2024-02-21 20:53

    健康網》頻尿又腰痠當心腎虛! 中醫教自我檢測 快吃3黑食材

    葉立斌/核稿編輯腎虛是不少人關心的事,若長期腎虛恐易出現早衰、老化、退化。中醫師王昱琳表示,想知道自己是否腎虛,可自行透過摸脈方式,或是膚色暗沉沒光澤、有黑眼圈、髮質脆弱、腰痠、頻尿、顏色偏淡、解尿沒力氣等皆是腎虛徵兆。因此,想改善或預防腎虛,建議可多吃三黑,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或是按壓太谿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