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2-17 11:44

    34歲就中風! 近百公斤胖哥突單側無力 血壓飆到170急診救命

    沈莉馨/核稿編輯34歲男子無慢性病史,但體重逼近100公斤,BMI值為34是中度肥胖,近期卻因突發性左側肢體無力,被送往急診,血壓量測時,收縮壓高達170mmHg(正常值120mmHg),經評估後是急性腦中風,立馬照會神經內科醫師,隨即打了血栓溶解劑,住進神經科加護病房觀察治療。急診醫師呼籲,若BM

  • 2024-02-02 15:51

    健康網》30歲男嚴重眩暈 檢查發現三酸甘油酯竟破千

    沈莉馨/核稿編輯30歲男子因嚴重眩暈常跑急診,做檢查無任何異常,但卻越來越容易暈,因此懷疑有代謝疾病,而至敏盛綜合醫院減重代謝門診就醫,經醫師陳榮堅檢查發現,BMI值31體重過重,三酸甘油酯竟高達1千多,後來做胃繞道手術,術後3個月回診,已無眩暈,血脂也恢復正常。陳榮堅也提醒,嚴重的暈眩可能與代謝症

  • 2024-02-01 17:18

    健康網》胃繞道手術可治糖尿病! 醫曝大前提

    葉立斌/核稿編輯一名50歲男子,已罹患糖尿病10多年,BMI 值也偏高,大概32左右,因不想要每天打胰島素,便到院求診。經醫師評估過後,發現胰臟還有一點殘存的功能,且是在及格以上,因此安排胃繞道手術來改善糖尿病。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在臉書「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分享個

  • 2023-10-29 19:22

    健康網》8歲女童脖子黑黑 醫:胰島素阻抗引起的「黑色棘皮症」

    8歲女童脖子出現黑色素沉澱,經學校老師轉介診所諮詢,抽血發現是胰島素阻抗所引起的黑色棘皮症,並與女童的肥胖體質有關。對此,苗栗心安診所內分泌科醫師楊幼琳指出,黑色棘皮症是因為體內胰島素過多及胰島素阻抗造成,容易造成部分皮膚粗黑,如果沒有體重管理,長大後容易演變成第二型糖尿病。

  • 2023-10-18 16:11

    健康網》肥胖會增失智風險! 研究:腦部有3區域會縮小

    失智症在長輩中是人人聞之色變的疾病,你知道嗎?肥胖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1/3。對此,無齡診所副院長黃乙絜表示,有研究發現,過重或肥胖者的大腦執行能力、專注力及記憶力有下降的情形,更透過電腦斷層等設備,來比較肥胖者與瘦子的大腦影像,發現肥胖者的腦部有3區域會縮小,包含:大腦灰質、眼窩前額皮質

  • 2023-10-09 16:50

    台灣肥胖兒少增 兒童也出現三高慢性病!醫提7建議有效減重

    近年來,肥胖已成為全球各地共同面臨的重大健康議題,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指出: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逾10億人是肥胖的,且數據持續增加中;我國衛福部也估算台灣國小與國中生肥胖率高,對兒童肥胖問題提出7項指標建議做有效減重。新樓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賴馥蘋警告,台灣國小生每4人有1人符合過重或肥胖的定義;國

  • 2023-08-16 11:01

    健康網》孩子能用減肥藥? 醫:須符合條件 且減重要兼顧長高

    孩子減肥可以用藥嗎?桃園日康診所兒科主治醫師歐淑娟在臉書專頁「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發文分享,孩子減肥確實可以使用藥物協助,但需符合3項先決條件才可以用藥,像是使用台灣3種合法藥物,並在醫生的協助下,以成人每週減少0.5-1.0kg,兒童與青少年每個月降低0-4.0kg的合理減重速度,對象需體

  • 2023-08-12 22:45

    健康網》30多歲男子打電動突昏迷 竟是急性肺栓塞!

    一名30多歲男子平時不愛運動,喜歡在家打線上遊戲,醫師勸他要調整飲食、適度運動未果,BMI值一直維持在30左右,血糖值也偏高,已屬於糖尿病前期的範圍。一天突然昏倒送急診,診斷出急性肺栓塞後送至加護病房,經搶救三天,幸運從鬼門關回來。據家屬描述,該患者在連假期間連續玩了兩、三天的電動,除了如廁以外,幾

  • 2023-07-24 10:43

    健康網》別用大人標準看待! 醫曝兒童減重4大要點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據國健署統計,國小學童、國中生肥胖率分別為27.1%、31.2%。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分享4大要點,並提醒,兒童肥胖的對策不是激烈減重,更不能把大人的飲食法、營養品直接套用在兒童身上。應該是回歸均衡飲食,讓孩童停止變胖,並且在長高的同時慢慢回到正常BMI百分位即可。

  • 2023-06-30 08:31

    健康網》中醫也有減肥藥! 研究:仍須注意「這些」副作用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心血管和代謝等疾病,因此許多民眾都會透過減重來改善身體狀況。對此,雅丰唯心中醫診所中醫師陳盈光表示,除了西醫有減肥藥外,中藥也能助減肥,治療肥胖症最常用的處方中藥是麻黃,能透過引起食慾不振及增強身體代謝來減輕體重。但有研究發現,在服用中醫的減肥相

  • 2023-06-07 05:30

    減重手術後不想復胖 定期回診追蹤最關鍵

    40多歲的黃女士,先前到醫學中心接受縮胃減重手術,此時的她身體質量指數BMI已經升至26,焦急地至減重門診求助。「醫師我之前接受減重手術,減了超過30公斤,但最近已經復胖10公斤,我很擔心整個又回去……」原來她已經超過一年沒回原減重門診追蹤。

  • 2022-11-07 21:38

    健康網》胖子未必較短命 醫:內臟脂肪高才危險

    很多人都知道肥胖者罹慢性病風險高,但是不少學者專家卻發現,一旦罹患慢性病後,超重或中度以下肥胖的病人,要比體重過輕或甚至正常的病人的死亡率低,這種弔詭現象稱為「肥胖悖論」,因此醫師提醒,胖不一定有害健康,但是內臟脂肪高才是疾病的根源。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䕶病房主任謝安民醫師在其臉書上指出, 衡

  • 2022-10-13 20:58

    健康網》BMI超標「乳癌」風險高 營養師授健康飲食5招

    每年10月是乳癌防治月,營養師提醒,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生育年齡晚過30歲,精緻飲食、高油、高鹽、高脂肪和油炸食物有關,也提醒有研究指出,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罹患乳癌風險,因此提供健康飲食5招,希望能降低罹癌風險。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指出,國人肥胖比率也逐年升高,肥胖也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

  • 2022-10-03 07:31

    健康網》身體3指數下降 醫:可降低罹癌、心血管疾病風險

    評估健康的方式有很多,怎麼樣才能算是健康呢?中醫師賴信甫表示,只要讓3個數值下降,身體就能平安長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以及癌症的風險。它們分別是BMI值、體脂肪率以及腰圍。賴信甫在臉書粉專「賴信甫中醫師.幸福減重室」發文表示,肥胖不只讓人短命,更讓人老年臥病在床。對此,他列出3個指數的

  • 2022-09-23 20:34

    健康網》擔心胰島素抗阻? 營養師4招改善糖胖症

    根據國健署資料,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營養師指出,近年臨床將糖尿病與肥胖合併稱為「糖胖症」,肥胖、壓力、飲食等都可能造成糖胖症。她建議透過減肥、運動、低醣飲食及正確用藥來改善。

  • 2022-09-18 11:19

    健康網》確診後當心無聲後遺症! 研究:恐增心血管風險

    雖然大部分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患者只有輕症,但康復後又要擔心長新冠後遺症,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除了疲倦、腦霧外,研究也發現,有些「無聲無息的後遺症」正在發生,包括膽固醇超標、BMI上升、體力下降等,威脅體內代謝,也使日後得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 2022-08-25 14:20

    健康網》想延長壽命? 專家:「這9種」生活習慣有幫助

    在逐漸西化的飲食、空氣污染及高壓生活環境下,想追求幸福、健康又能長壽似乎變成了一種奢侈,《CNN》報導指出,多位專家學者研究顯示,若想長壽,有9種生活習慣,可提高人們的壽命及生活品質。定期健康檢查喬治華盛頓大學米爾肯研究所公共衛生學院的急診醫師、衛生政策與管理客座教授溫(Wen)表示,年輕人的慢性病

  • 2022-08-13 18:10

    健康網》罹癌高風險因子 研究:吸菸、高齡都要小心

    癌症(惡性腫瘤)在台灣的10大死因排行當中,位居第1名,是所有人都不可輕忽的病症。據外媒《每日科學》報導,美國研究發現,在5年之內影響罹患任何癌症最重要的2個因素,1個是高齡、另1個則是吸菸習慣。這份研究由美國癌症協會所領導,研究團隊一共對42萬9991名受試者進行調查,在長達5年的時間內,研究人員

  • 2022-02-17 15:52

    健康網》肥胖與13種癌症有關 專家:避免長期處於過重

    根據2013-2016年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有專家指出,代謝疾病相關的問題,往往都在疾病出現前容易輕忽。因此提醒,盡量避免讓自己的身體處在過重或肥胖階段,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醫適能特殊族群訓練創辦人蔡奇儒在臉書粉專「醫適能 蔡奇儒 - Me

  • 2021-12-07 13:29

    健康網》氣溫多變保護心血管!營養師授4大養生原則

    日常中該如何保護心血管呢?營養師夏子雯在臉書粉專「夏子雯-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發文表示,人家總說心血管疾病最無情,最近氣溫多變,提醒民眾更要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並掌握4大心血管養生原則,減少無情的威脅。控制BMI在正常範圍●過重或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務必要控制飲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