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2-10-18 15:46

    推動傷口照護3.0版 奇美醫學中心2年4研發

    因應高齡化社會,奇美醫學中心將傷口照護推廣至社區與機構內,透過整合性的模式,讓病人獲得更完善的健康服務,尤其相關團隊更進階到運用創新科技的3.0版,2年內已有4項研發,造福鄉親。奇美的傷口照護中心團隊,去年與該院的3D列印團隊共同研發「可變換角度之減壓輔具」,榮獲中華民國新型專利、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 2022-10-05 17:02

    人工髖關節再進化 新一代墊片加維他命E抗磨損

    台灣每年約有2萬人因退化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等,須置換人工髖關節,台灣醫界引進加入維他命E的新一代超耐磨墊片,磨損率低較傳統墊片可增加10至20年使用年限,而利用鈦金屬3D列印的髖臼杯,則可模擬真實人體骨骼,讓人工髖關節與自身骨頭更緊密結合、減少鬆脫。

  • 2022-05-12 11:45

    男子屋頂跌落致骨盆骨折 3D列印技術復位救命

    南投1名55歲的陳姓男子,今年3月在工作時,不慎從3公尺高的屋頂跌落地面,造成下腹及左邊腿劇痛,被送到衛福部南投醫院救治,經檢查發現其骨盆骨折合併大量出血,若未妥善處理還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所幸經醫院醫療團隊運用3D列印技術復位治療,才平安獲救。

  • 2022-03-26 13:17

    3D列印器官補器捐者大體 助家屬送最後一程

    我國器官捐贈風氣、捐贈率遠遠低於世界各國,許多民眾仍有「保留全屍」的觀念,也有不少人因器捐後大體空腔而凹陷、影響外觀而不願捐贈。北醫大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首度合作,今天舉辦第一場創新體驗工作坊,透過醫療3D列印器官,可作為填補器捐者的臟器,讓器捐者及家屬們可以保留完整的大體,心靈也能

  • 2022-03-21 10:48

    糖尿病、器官移植都有幫助 國衛院研發「預血管化組織」

    要修復、取代已經失去功能的人體器官非常困難;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發表新研究,與清華大學共同開發出結合幹細胞與3D列印支架的高通透性「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可協助治療如糖尿病導致周邊血管、缺血性疾病,以及氣管移植等。這項研究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林秀芳研究員與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 2022-03-19 14:38

    奇美醫研發擬真全身性血管模具 訓練微創手術成效佳

    近年來,神經血管介入微創手術在各種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有相當大的成長,不過,臨床工作場域仍較缺乏輔助初學者的教學模具,奇美醫學中心醫師及團隊利用3D列印及三維血管資料庫,研發建立「擬真」全身性血管模具,作為血管介入微創手術的訓練平台,成效頗彰,也頻獲國內外多項發明大獎。

  • 2022-01-25 15:24

    男大生騎車撞電桿下顎骨折 3D列印重建變帥了

    1名劉姓男大生騎機車時後輪打滑撞電線桿,造成顏面及下顎骨嚴重受損,緊急送至彰基醫學中心急診,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許家浚透過3D模擬技術及醫療3D列印輔助,重建劉生下顎。劉同學說:「看不出來有動過將近一天一夜的手術,原本一點點戽斗的下巴變好看、人也變帥,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