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2-23 13:50

    健康網》坐太久易失智! 醫:「這樣」運動提高記憶力

    沈莉馨/核稿編輯你平常有固定運動的習慣嗎?復健科醫師吳易澄分享,中年運動不足的人,患認知功能障礙風險增加了1.92倍,老年人每週步行3次1年後,除了海馬體積增加2%外,還改善了記憶力。運動方面可做有氧、阻力、太極、瑜伽等,最佳時長為140分鐘的中等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根據個人的能力和生活方

  • 2024-01-19 17:59

    健康網》學測助攻! 營養師推「4要1不」提升記憶、專注力

    沈莉馨/核稿編輯學測將在1月20日到22日登場,在最後衝刺階段,營養師張珮蓁在臉書粉專「Patty營養師 陪你一起吃」分享「4要1不」飲食原則,包含多吃含卵磷脂、鐵質、Omega-3、抗氧化等食材,少碰糖飲及油炸類等高糖高油食物,除幫助考生讀書考試事半功倍更順利,也能協助提升記憶力、增加專注力。

  • 2023-11-30 08:34

    健康網》常喝糖飲增加6風險! 營養師:含果糖容易餓

    人手一杯手搖飲已成現代人的常態,營養師張珮蓁直言,含糖飲料影響身體健康,容易出現脂肪肝、痛風、皮膚差、記憶差、代謝症候群及腎臟病的問題。此外,由於果糖會影響調節飢餓的荷爾蒙,容易增加飢餓感而過量飲食,導致體重增加。至於如何定義「含糖飲料」?張珮蓁在臉書粉專「Patty營養師 陪你一起吃」發文分享,只

  • 2023-11-28 06:30

    健康網》「維生素D」14項功能大公開 營養師:不僅護腦又顧眼

    維生素D是維持人體正常生長及健康的重要營養素。營養師張語希就分享維生素D的14項功用,包含:可治失眠困擾、對記憶有幫助、避免壓力掉髮、防止關節僵硬,也能避免乾眼症及青光眼等,除可從食物中(如:蛋黃及鮭魚等)攝取外,曬太陽也是一種方式,但建議避開11點至下午2點紫外線最強的時段。

  • 2023-10-31 07:36

    健康網》6大蔬果可防失智! 營養師:「平民蔬菜」還能控血糖

    失智症是1種大腦病症,可影響記憶、思考、行為等,常發生在長者身上,是許多民眾害怕的疾病之一,那平常可以怎麼吃,來降低得到失智的風險呢?對此,營養師劉怡里分享,可透過綠色蔬菜及莓果類水果來預防,如:地瓜葉、空心菜、桑葚及草莓等6種蔬果,其中,號稱是平民蔬菜的地瓜葉,更富含纖維能降血脂、控制血糖。

  • 2023-10-17 11:48

    以為看到前世?男子遊埃及現「既視感」 醫師:癲癇發作導致

    一位54歲男子最近至埃及旅遊,幾次到達初次到訪的地點卻出現對當地景物似曾相識的感覺,讓他懷疑前世今生是否曾到過埃及,他在幾天後更突然出現短暫意識障礙、一側肢體抽搐現象。醫師檢查發現男子右側大腦顳葉有纖維化病變,診斷為大腦顳葉癲癇發作導致的「既視感deja vu」。

  • 2023-09-22 05:30

    控制三高 遠離血管性失智症

    隨著高齡社會來臨,罹患失智症的人越來越多,然而造成失智症的原因不只有老化,腦部的血液循環也是關鍵因素。血管性失智症是指因腦血管問題造成的失智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後,第2常見的失智症,它是因為腦部血管受損或阻塞,造成血液供應不足、大腦受損,導致記憶、思考和執行功能損傷,形成失智症。其症狀與阿茲海默失

  • 2023-09-03 10:51

    健康網》記憶竟與BMI有關 研究:肥胖者因大腦連結受損才吃不停

    記憶與調節食慾的大腦迴路之間的連結中斷竟與身體質量指數(BMI)成正比!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對於暴食症患者來說,因為前額葉皮質與外側下視丘連結受損,導致他們對吃有期待,甚至無法克制進食,研究發表在《自然》(Nature)。《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前額葉皮質是負責處理

  • 2023-08-31 16:08

    洋基瑞佐受傷》腦震盪2個月後才查出? 醫:當下恐無感 注意「黃金72小時」

    8月初洋基隊一壘手瑞佐(Anthony Rizzo),因腦震盪進入10天傷病名單,球團認為跟5月28日(美國時間)的衝撞事件有關。許多人驚訝,為何腦震盪過了2個多月才查出?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及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表示,「腦震盪後症候群」當下或許無感,時間久了才出現認知

  • 2023-07-17 20:49

    健康網》走出心理創傷 心理師教3步驟自我療癒

    你是否曾有無法抹去的心理創傷經驗,像是情感不被在乎、同儕霸凌或是突然失去重要的人呢?對此,心理師張瑋庭表示,想要搬開胸口的傷痕,建議先找回鎮靜和專注的心理;再去面對擾動情緒的記憶;最後全然地活在當下,可和身邊的人聊聊過去的經驗,打開自己的身、心、靈,去和外界連結、建立關係。

  • 2022-10-29 22:02

    健康網》食物也能防老人失智? 英研究:氣味有助於重塑記憶

    熟悉的的味道,往往令人感到懷念,陷入回憶潮。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研究團隊,針對食物記憶進行研究,利用3D打印機準備參與者熟悉的食物,結果發現,能藉由氣味創造強烈記憶,帶出回到過去的感覺。此外,甚至能幫助失智症患者回想,藉由緊湊的不同食物來重建記憶。該研究發表於《Human Computer Intera

  • 2022-10-26 21:38

    健康網》記憶具可塑性 美研究:刺激正面回憶 減少負面影響

    美國研究發現,記憶可被改寫,據《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該研究先創造老鼠負面情境、記憶,再透過激發老鼠的正面記憶,成功改變負面經驗;當一個人陷入不好回憶時,透過對正面記憶進行生動回憶,例如第一次學會騎車等正面經歷,來覆蓋、減少負面記憶的影響,亦可降低不好回憶時的情緒強度。

  • 2022-10-09 22:03

    健康網》關於嗅覺你所不知道的4個知識點! 醫解析報你知

    「醫師怎麼辦!我聞不到味道了」新冠確診後,常見的後遺症大多是久咳、痰多、疲倦或肌肉痠痛,但最令人害怕與恐懼的卻是喪失嗅覺。對此,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醫師張益豪表示,關於嗅覺、新冠後的影響有4個知識點,可讓民眾更加認識自己的嗅覺。張益豪在臉書「張益豪醫師/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指出,絕大部分的人遇到失

  • 2022-07-18 16:44

    台大雲林分院「小腦研究中心」揭牌 黃瑞仁:做研究、寫論文都要求真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腦研究中心」今天揭牌,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表示,這不僅全國唯一,更是世界級的研究中心,他也期勉研究團隊成員,做研究、寫論文都要求真,正直、誠信是唯一的一條路,做人如此、做究研更是如此。台大醫學院藥理所副教授潘明楷指出,雲林分院有許多年長病患,長期受顫抖症所苦,包括拿筷子、手杯、

  • 2022-04-08 18:15

    健康網》聽懷舊音樂能治阿茲海默症? 研究:刺激大腦認知功能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幾首自己喜歡的音樂與懷舊的歌曲,據《CNN》報導一項研究指出,人生中的重要音樂,有助於連結記憶,也能運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因為聽別具意義的音樂,就如同「大腦健身房」,訓練大腦認知功能。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舉例,人們曾在婚禮上跳舞的音樂,就是具有獨特意義的音樂,而音樂會刺激前額葉皮質,也

  • 2022-02-01 18:31

    健康網》 腦子記憶體僅256Mb?研究:「忘記」讓生活更幸福

    我們在生活中創造無數回憶,但有許多回憶被忘記了,大多數人認為,是因為時間流逝而導致,認為自己記性不好,甚至形容自己腦子記憶體容量僅有「256Mb」 。據外媒《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科學家研究發現「忘記」並非壞事,反而代表大腦功能使我們與所接觸的環境有動態的互動,幫助人們有更靈

  • 2021-05-25 10:41

    免疫趨化因子洗污名 北醫大研究:它有助改善失智症

    高齡社會失智症病患越來越多,相關醫療、照護成隱憂;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以往認為「免疫趨化因子」的活化對人體不好,會誘發身體發炎反應,但在小鼠的研究發現,免疫趨化因子(CCL5)可調節海馬迴神經元活性,進而改善小鼠記憶迴路的形成與學習記憶能力,應有助於失智症病患的記憶力改善。

  • 2020-10-09 17:53

    健康網》卡路里與記憶有關?研究:空間記憶優先高熱量食物

    甜點、炸雞等高熱量的食物總讓人垂涎三尺。根據《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項研究,相較於低卡路里的食物,人們能更準確地回憶起高卡路里食物的位置,人類空間記憶優先考慮高卡路里食物。研究團隊在一個房間裡打造一個迷宮般的環境,並指示512位參與者沿著迷宮內的固定路線來記憶食物位置

  • 2020-09-21 21:22

    腦內「斑塊堆積」作祟 她漸漸變成「菜英文」

    50多歲在旅行社工作的李姓婦人,原本能用英文訂機票,結果英文程度漸漸退化成小學水準,甚至變得沉默寡言,一開始她的丈夫以為她是職業倦怠,沒想到發現李婦出現記憶衰退,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蔡銘駿認為,李婦的腦內可能堆積「類澱粉蛋白斑塊」,這是阿茲海默氏症的前兆,在做完「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後,也發現是陽性

  • 2020-08-06 17:45

    健康網》防止舊記憶喪失 研究:睡眠可助大腦保存記憶

    從降低罹患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到改善專注力和增強日常生活表現,許多研究已證實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一項最新研究更指出,睡眠可透過編碼新記憶、保存舊記憶的方式來助人終身學習。該研究目前刊登於期刊《eLife》上。據《ScienceDaily》報導,來自美國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