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4-19 14:46

    健康網》穀雨時節腹脹又長痘? 中醫:預防「這」最重要

    沈莉馨/核稿編輯今(19)日為穀雨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取自「雨生百穀」之意,意味著降雨機率增加,空氣中的濕度隨之加重,中醫師陳櫂瑔指出,養生應順應節氣的變化,針對穀雨氣候特點來進行身體調養。而在這節氣最重要的是預防濕邪,身體困重、腹部脹滿、頻長痘痘等等都是濕困脾胃的表現。

  • 2024-03-31 20:35

    健康網》濕氣是造成帶下病主因之一! 中醫教「這樣做」擺脫困擾

    羅碧/核稿編輯白帶是女性生殖器官的正常分泌物,但若出現異味要當心,恐感染。中醫師邵禹豪表示,造成帶下病的主因是「濕氣」,若臟腑失常無法調節水濕,就可能造成白帶,甚至容易合併肥胖與水腫。因此,要預防帶下疾病,務必做到保持陰部清潔衛生,確保乾爽透氣,確保性行為衛生,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 2024-03-21 09:25

    健康網》春天總是昏昏欲睡 中醫授3招趕走春睏

    羅碧/核稿編輯季節交替之時總覺得成天昏昏欲睡,明明睡了很久卻總覺得沒睡飽,這時該繼續跟周公下棋嗎?醫誠堂中醫診所院長黃胤誠表示,想趕走春睏,可以試試以下3招:活動身體改善氣血循環、多吃蔥、薑、蒜等發散性食物,及減少攝取油膩、甜食、酒精這些讓體內濕氣更嚴重的食材。

  • 2024-02-19 07:33

    健康網》雨水節氣小心氣喘、鼻炎 中醫:生陽祛濕顧脾胃

    沈莉馨/核稿編輯今(19日)是節氣雨水,代表天氣開始逐漸回暖,也適逢春雨影響。上祐中醫診所院長黃上邦表示,春寒伴隨春雨,長期處於濕氣過重的環境下,或飲食上偏愛寒涼食物,將會導致濕邪聚於體內,影響臟腑功能,損傷脾之陽氣,氣喘、過敏性鼻炎、皮膚問題等症狀將會隨之接踵而來。因此雨水養生,應著重在調養脾胃、

  • 2023-10-27 15:22

    健康網》公廁衛生紙鋪馬桶坐墊? 藥師:恐越墊越髒

    相信不少民眾會使用公共廁所中的衛生紙或坐墊紙,墊在馬桶坐墊上,藉此來防止接觸傳染,但藥師周本正指出,這樣做可能會越墊越髒,因廁所裡的衛生紙,會吸收濕氣和藏污納垢,建議以酒精或抗菌液,來清潔馬桶坐墊。此外,他也提醒,沖水手把、門把及水龍頭,更容易傳播腸胃道疾病,如廁完應快點洗手。

  • 2023-10-24 20:35

    健康網》人參也救不了上班勞累? 中醫:「這種」疲勞要適度運動

    林小姐是一名上班族女性,因工作繁忙,常有一餐沒一餐。最近容易有疲勞、沒精神的狀況,常會倚賴人參滋補液提神,然而使用後卻未見明顯成效。對此,中醫師邵禹豪表示,若長期透過補氣藥提神,卻沒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可透過適度運動、泡澡排汗測試;若有改善,則很有可能是濕氣所造成的疲勞。此時適度的運動反而是恢復精神的

  • 2023-10-19 18:32

    健康網》「進補」不是隨時都能! 中醫點1事要先做:否則恐加重不適

    不少民眾會因身體比較虛、易疲勞,希望可透過一些補藥或食材來進補,藉此調理身體。對此,中醫師邵禹豪建議,大家進補前,應找合格的中醫師,進行體質上的判斷,除脾胃功能及濕氣外,外感風邪(病毒或細菌)、氣鬱、血瘀、痰、火氣及寒氣,也會造成路徑不通,若在此時重用補藥,非但補不到身體虛損的臟腑,反而可能加重原本

  • 2023-08-31 21:27

    健康網》「第五季長夏」痰多咳嗽? 中醫教養生 除濕最重要

    時序進入立秋之後,天氣逐漸轉涼,中醫師邵禹豪指出,古人把季節分成五季,其中「長夏」所指的便是春夏與秋冬交接之際,此時節濕氣非常重,容易讓人出現筋骨沉重、胸悶、痰多咳嗽、腹脹、食慾差及大便軟爛的情形,養生上除了潤肺,更要注意除濕。邵禹豪在臉書專頁「中醫師邵禹豪.阿豪醫師」發文指出,天氣逐漸轉涼,台灣各

  • 2023-08-31 19:30

    健康網》濕疹老是復發 中醫授3穴位助排濕

    天氣炎熱容易造成濕疹發作,加上情緒容易浮躁、內濕外濕夾擊,皮膚發癢,出現水泡、組織液,影響社交、工作等,欣華安中醫診所副院長艾莉絲表示,可以透過大拇指指腹按壓曲池穴、足三里穴、豐隆穴,每次5-10分鐘來排除濕氣。艾莉絲在臉書專頁「艾莉絲學姊 中醫皮膚科專科醫師」發文說明,濕疹是一種不會傳染的皮膚炎,

  • 2023-08-17 17:28

    健康網》貪涼以致脾胃失調、水腫肥胖 中醫調理改善痰濕體質

    夏天熱,吃冰喝涼真暢快,小心「痰濕」上身,體重快速躥升。對此,中醫師吳亞凡在臉書專頁發文提醒,不止飲食不節會發胖,常喝冰水、冷飲多會形成「痰濕」體質,帶來許多健康問題,如水腫腹胖、脾胃失衡、皮膚及代謝疾病,可透過中醫調理改善。吳亞凡表示,痰濕會造成虛虧、氣血凝滯,即「痰濕中阻」,故代謝不佳,以致脾胃

  • 2023-08-13 08:41

    健康網》微辣有助排濕解熱、提升代謝 營養師推4種辛香料

    天氣悶熱,除及時補水外,也要注意環境溫差變化,應保持毛孔、汗腺暢通,讓身體濕氣、燥氣能夠順利排出。營養師許睿涵表示,想避免濕熱帶來的脾胃問題,建議除了縮短曝曬時間、留意室內外溫差,也要忌過度辛辣與燥熱的食物。若真的想吃辣,建議可選擇微辣,如黑胡椒、白胡椒、花椒粉及七味唐辛子/粉,有助排濕去燥。

  • 2023-08-05 15:04

    健康網》清涼一夏! 中醫推消暑袪濕6食材報你知

    夏日讓人熱情奔放,同時令人浮躁不適,嚴重可能中暑!澄玥中醫診所醫師徐碧韓表示,炎夏除祛暑氣外,由於台灣夏日常伴隨著極高的濕度,因此建議也要袪濕氣。日常可飲用蜂蜜檸檬薄荷水、綠豆薏仁湯、食用苦瓜、西瓜、烏梅、西洋參/花旗蔘等食材,都有消暑袪濕功效。

  • 2023-08-04 16:31

    健康網》濕氣重易胃脹、水腫! 醫推6除濕撇步:多喝溫水活化內臟

    炎夏天氣悶濕交替,不僅讓人感到不舒服,身體也會因潮濕環境,而影響體內濕氣不易排出。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表示,想讓身體除濕,建議應調整飲食習慣、多喝溫開水、適當運動、睡眠充足、保持衣物和居住環境乾爽及多開窗通風。另,喝溫水可活化內臟,稀釋和排出體內濕氣,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冷飲、油膩、甜食等最好少吃

  • 2023-07-06 20:42

    健康網》夏日濕氣重 中醫授祛濕茶來除濕

    台灣的夏日不只熱,空氣中還帶有揮之不去的濕氣,總讓人覺得,體感溫度像是把人悶在大烤箱中,桃園宜蘊中醫診所副院長廖芳儀分享可以泡祛濕茶除濕,材料有紅豆、薏仁、蓮子、陳皮、西洋蔘或東洋蔘,遠離濕氣困擾。廖芳儀在臉書專頁「廖芳儀中西醫師-食養。醫方。五感療癒」發文分享,典籍有一個良方叫「西瓜翠衣」,是用西

  • 2023-06-14 08:31

    健康網》「芒種」陽氣盛行濕氣重 中醫:飲食3必吃、3不吃遠離「火氣大」

    最近午後悶熱又潮濕,對此,中醫師陳盈光指出,「芒種」(6/6-6/21)節氣時,陽氣盛行,很容易出現暑熱症狀,要適當調整飲食,選擇清涼爽口食物,同時避免過度攝取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加重身體熱能負擔。另可透過黃瓜水、菊花薄荷茶來清熱解暑,甚或透過中藥和針灸來排除體內濕氣。

  • 2023-06-04 09:30

    健康網》頭腦昏沉是身體太「潮」? 中醫授4招除濕

    外頭雨下不停,身體也跟著溼答答下雨嗎?成祐中醫診所中醫師黃小茹在臉書專頁「黃小茹中醫師」指出,如果出現頭腦昏沉、身體懶洋洋、腸胃脹氣腹痛、排便不順腹瀉、皮膚濕癢、舌苔黏厚,就要幫身體好好除濕,可以透過減少身體裡的濕氣、祛除環境中的濕氣、增加全身肌肉運動、利用食材或藥材祛除溼氣。

  • 2023-05-21 13:26

    健康網》小滿養生健脾祛濕! 中醫:飲食建議清淡 減少冰甜鹹

    今(21日)是24節氣中的小滿,此時節起雨水量逐漸豐沛,進入梅雨季節。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黃譯萱表示,小滿時節天氣濕熱,是皮膚疾病、腸胃疾病、感冒、中暑、多汗症等疾病好發時間,「健脾祛濕」是養生重點,在飲食上,可以選擇健康而清淡的早餐,減少冰品、甜食、重鹹食物的攝取量。

  • 2023-05-07 16:56

    健康網》氣溫升溼氣重好想睡? 中醫:可從4類食物著手

    最近氣溫、濕氣逐漸上升,感覺好像比平常更愛睏?對此,翰醫堂中醫診所於臉書粉專分享,可從攝取綠色、辛溫及甘味(味道中和平穩)食物、維生素B下手,幫助去濕健脾、促進末梢血液循環、調節新陳代謝與增進免疫系統。●綠色食物:韭菜、奇異果、花椰菜。常常覺得疲憊可能是體內濕氣過重,想要去除濕氣除了外在環境影響,還

  • 2023-04-20 20:02

    健康網》當心與濕氣有肌膚之「侵」 中醫點名這些食材可祛濕

    穀雨時節的雨量增多,要多加注意濕邪與你有肌膚之「侵」,很有可能會肩頸痠痛、頭昏腦脹、關節腫痛、全身水腫或皮膚搔癢。中醫師王大元指出,飲食上可多食綠豆、薏仁、山藥、芡實、茯苓、蓮藕、生薑、玉米鬚、冬瓜籽和黑豆茶等,少吃芒果、荔枝、鳳梨、酒類、甜品等來祛濕。

  • 2023-04-20 15:36

    健康網》春雨襲台小心體內跟著濕! 中醫師授除濕2招

    春雨來襲,陰雨綿綿。對此,龜山文學風澤中醫診所中醫師王昱琳表示,這個時節,身體最易受到濕邪侵擾,體內濕氣過重會出現懶散沒精神、鼻水量很多、長痘痘、女性分泌物變多及排便水水黏黏的等症狀,這時可藉由多活動且吃清淡健康,避免甜食、炸物及酒類,來為體內除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