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頭痛欲裂想嘔吐 小心腦血管動脈瘤

2016/02/02 06:00

圖4:患者手術傷口小,也保留了重要的顳肌功能,恢復速度快,不影響美觀。(照片提供/張維傑)

文/張維傑

圖4:患者手術傷口小,也保留了重要的顳肌功能,恢復速度快,不影響美觀。(照片提供/張維傑)

大腦動脈瘤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如能提早發現治療,將可減少因為不預期破裂造成的神經功能後遺症,甚至死亡。

圖3:配合手術中即時影像導航系統。(照片提供/張維傑)

53歲的邱小姐(化名)日常生活規律,無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也沒有先天性疾病。幾天前因為爆裂性頭痛合併嘔吐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大腦有廣泛性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再進一步檢查,看到右側中大腦動脈有一顆巨大動脈瘤,約有1.5公分(圖1、圖2)。

圖2:中大腦動脈瘤。(照片提供/張維傑)

於是神經外科醫師緊急為其進行「大動脈瘤夾斃手術」,不需要理光頭開腦,只從右側經顳部鎖孔作微創手術,配合手術中即時影像導航系統(圖3),夾斃動脈瘤。

圖1:中大腦動脈瘤。(照片提供/張維傑)

邱小姐手術傷口小,也保留了重要的顳肌功能,恢復速度快,不影響美觀(圖4),大約一個星期出院。在門診追蹤復原情況良好,逐漸恢復正常日常生活。

數據顯示,在美國約600萬人有未破裂的大腦動脈瘤,平均50人中就有一名大腦動脈瘤患者。國人隨著高階影像健康檢查的推廣,及早發現大腦動脈瘤的比例增加。但平均每年每10萬人仍有將近8-10個病人動脈瘤破裂。

大腦動脈瘤破裂的病患中約40%會死亡,其中將近15%有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患到院前死亡。

存活者中,約有66%的人仍有神經學後遺症,大部分是因為初期出血造成的頭痛不以為意,動脈瘤再度出血時,急遽上升的顱內壓導致中樞神經衰竭。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變成相對的重要。

大腦動脈瘤好發於35-60歲的人,平均破裂出血的年紀約50歲,且平常沒有任何警示徵象。

通常動脈瘤形成於40歲以後,有一部分後交通動脈壓到第三對顱神經時,會有複視及眼瞼下垂的情況;因此不明原因的複視或是單邊眼瞼下垂千萬不能拖延,必須儘早就醫檢查。

大腦動脈瘤的治療依照位置特性不同而有手術夾斃或栓塞治療。夾斃手術要非常謹慎處理,保留極重要小動脈分支,才不會造成手術後中風的風險。

而栓塞治療必須選擇適當的病例,另外,栓塞後終生服用抗凝血劑等問題要列入考量。

高階腦血管攝影可以早期診斷大腦動脈瘤,民眾或可考慮加入健康檢查項目,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減少破裂造成的神經功能後遺症。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