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心!別服用過量災難新聞

2011/03/16 06:00

文/劉怡君

日本大地震後隔天,4歲女兒在我回到家一進門,跑過來抱著我的腿,仰起臉,淚眼汪汪地望著我說:「媽咪!我看到好多車子在水裡漂,房子都倒了……」接著,就看見家裡的老人家皺著眉看著新聞畫面,並不斷搖頭說:「奈安捏?……驚西郎喔!」

這幾天各大電視、網路、報紙頭條等媒體,不斷播出日本宮城嚴重的地震與海嘯災難的相關新聞,包括一開始的災難現場報導、各種地震或海嘯主題的深入報導,以及陸陸續續傳出來的災情等。

雖然我們遠在他國,卻輕易地經由各種快速且寫實的消息管道,讓每個人身歷其境般地暴露在「過量」的災難新聞中,不少人因為還有親友在災區,心情隨之起伏,這些人的心理狀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在網站上提供了一些因應方法,提醒大家適度調節這些心理壓力。

●中斷一下:面對身邊無止境的災難新聞,要適時地中斷一下,儘管大家因為各種理由,想知道更多來自災區的消息,也應該在接收災難新聞一段時間之際,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以便舒緩一下緊繃的情緒。

●持續維持日常生活作息:像是上班、進食三餐或進行原本預定的行程等,有助於讓自己掌控生活,不至於一直耽溺在災難的驚恐或傷痛中。

●多從事健康的行為:均衡的三餐、適度運動以及休息,有助於身體維持良好狀態,有助情緒良好,且提升應變能力。

●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儘管天災讓人感到失控且無助,仍舊可以專注在生活中美好的部分,並相信自己可以度過一切艱難的挑戰。

●如果可能,貢獻己力:許多公立或私人單位提供各種方式協助救災,建議找到一些方式參與,讓自己除了擔心之外,可多做些更有意義的行動。

●放眼未來:經過災難,許多人會發現自己堅忍的特質,並且從中成長,且學會更欣賞生命的價值。

大多數人可藉以述幾項方法,適當地調適身心壓力,並安然度過眼前的挑戰。

少數人可能因此引發了更為深沉的反應,導致一些身心不舒適的症狀,如憂鬱或焦慮等,甚至影響了日常生活作息,建議進一步尋求專業人員協助,如身心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等受過在災難心理介入的專業訓練,可以提供適當的專業服務。

相對於日本,處於鄰近國家的我們,對於災難感到恐懼之餘,也該適度居安思危,學習各種災難發生當下或後續因應之道,為未來儲存適當且足夠的「心理防護罩」,以免單純依賴有限的危機應變而措手不及。

(作者為振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