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男童頻尿床不敢參加學校旅行 2招擺脫困擾

2025/03/11 05:30

▲男童因睡覺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較少,結果產生大量尿液而尿床。(記者陳建志攝)

▲男童因睡覺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較少,結果產生大量尿液而尿床。(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就讀國小3年級的小偉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過動兒,服用藥物控制後可正常上課,不過因從小就會尿床,最近學校有外宿旅行,因擔心和同學同床尿床不敢報名,媽媽帶他到醫院求診後,經詳細問診,並安排2週的排尿日誌紀錄及適度檢查,確診因夜間尿量過多尿床,經藥物治療和膀胱訓練,終於解決尿床困擾,開心報名參加學校旅行。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兒童泌尿科醫師王大民表示,統計發現,5歲小朋友約有15%仍會尿床,台灣流行病學研究則發現,9歲小朋友約4.2%會有尿床情形。但尿床絕不是洗棉被和床單就可解決,小朋友會因此感到自卑焦慮,對其人格及社交發展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王大民指出,小朋友會尿床主要4種原因,腦神經系統的喚醒中樞發育延遲,熟睡時無法感受到膀胱脹尿時的神經傳導而甦醒;膀胱發育尚未成熟,在夜間出現類似膀胱過度敏感的不正常收縮;夜間尿量過多,因睡覺時「抗利尿激素」分泌較少,產生大量尿液而尿床;器官上的生理疾病造成尿床。

王大民表示,尿床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和行為修正治療2種方式,若併用效果會更好。藥物治療主要用「抗副交感神經劑」,增加膀胱的有效容積,以及消除無法抑制的膀胱收縮,不過療效約有40%成功率;「抗利尿激素」的類似物,這是目前較常用也是安全的口服藥物,作用可持續7至9小時,治癒率達70%,能夠有效改善尿床病情。

至於行為修正治療,則包括膀胱訓練、支持性治療、條件反射訓練治療等3種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和膀胱訓練改善

王大民強調,當了解小朋友尿床的可能原因以及治療方法後,還要有共識,就是僅有少部分小朋友可自然痊癒,大部分小朋友需要接受藥物或行為修正治療。只要儘早給予小朋友最適當的治療方式,相信就可幫助這些無辜的小朋友渡過這段尷尬時期。

▲王大民醫師經問診、排尿日誌紀錄及適度檢查,確定是因夜間尿量過多。(記者陳建志攝)

▲王大民醫師經問診、排尿日誌紀錄及適度檢查,確定是因夜間尿量過多。(記者陳建志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