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器官移植患者 感染帶狀疱疹風險高

2022/08/05 05:30

謝小姐2年前罹患帶狀疱疹,左臉抽痛、長水泡。(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48歲的謝姓婦人8年前曾換腎,但在換腎後6年(即2年前)突然左臉抽痛,第2天趕緊就醫,確診罹患帶狀疱疹,立刻接受抗病毒藥物,並住院2週治療才出院,由於器官移植必須服用免疫抑制劑減少排斥。

中榮研究成果刊登國際期刊

台中榮總透過健保資料庫分析10年,共9032名器官移植患者,帶狀疱疹的罹病風險比一般人高出9.19倍,並於今年8月刊登於《美國皮膚醫學會期刊》提醒器官移植病人注意。

台中榮總腎臟科醫師游棟閔指出,器官移植病患在手術後服用免疫抑制劑,一年內的急性排斥率低於10%,而腎臟移植的存活率更可達95%以上,不過,器官移植病人因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等,免疫功能長期被壓抑,感染原因種類多樣,常造成急速惡化,甚至死亡,也常發生移植患者感染帶狀疱疹,侵犯眼睛角膜、身體軀幹,皮膚大面積感染或內臟器官。

游棟閔表示,中榮移植團隊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2003到2013年,包括心、肝、腎等共9032名器官移植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比一般人高9.19倍,其中肝臟移植患者為5.90倍,腎臟移植患者為9.13倍,心臟移植患者為14.34倍,此為目前對於器官移植患者感染帶狀疱疹相關文獻中最全面廣泛的分析研究,並刊登於《美國皮膚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表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因曾感染過水痘病毒,痊癒後病毒潛伏在體內,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再度活化增殖,沿著神經節分佈的皮膚發病,還未形成水泡,剛開始是身體某側灼熱、疼痛或感覺異常,幾天後開始出現紅疹,進而形成水泡,如果蔓延至器官,造成該器官功能損傷。

謝姓婦人是在2014年接受弟弟捐腎完成不同血型的活體腎臟移植,術後恢復良好,2年前年自覺臉部抽痛,第2天抽痛加劇,回診台中榮總即診斷為帶狀疱疹,住院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成功控制病情出院。

游棟閔提醒,器官移植病人如發現自身有不明原因發生的皮膚水泡,合併神經疼痛或顏面視神經疼痛時,應立即與醫師連絡,儘早投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免併發後遺症。

游棟閔醫師說明謝小姐之前的病況。(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