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COVID-19 當心骨骼肌肉併發症

2021/05/28 05:30

▲透過篩檢可以了解是否有感染COVID-19,但醫師也提醒,要留心身體變化;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文/楊振亞

一般印象中,新冠肺炎(COVID-19)所造成的症狀都以急性呼吸道症狀為主。關節和肌肉疼痛雖為新冠肺炎常見的表徵,但傳統上我們往往將此症狀歸咎於全身免疫反應活化後的結果。然而目前已有證據顯示,此病毒不僅會導致呼吸系統的傷害,也能夠對骨骼肌肉系統造成破壞。分子生物研究指出,新冠病毒能夠和骨骼肌上的受器結合,直接或間接地引發骨骼肌傷害。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感染對於骨骼肌的傷害也可能來自於其治療方式。臨床上曾試驗性考慮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中,例如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日舒(Azithromycin)、某些抗病毒藥物(例如:Lopinavir/Ritonavir)(註:目前臨床準則皆不建議使用以上藥物)都可能導致肌肉疼痛、無力,甚至肌肉病變的副作用。

疾病本身和治療影響 不容小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國食藥署核准的新冠肺炎治療藥物瑞德西韋(Remdisivir),則尚未有骨骼肌肉相關的副作用報告。

對於新冠肺炎重症需要住院接受氧氣治療的患者,已有證據支持使用低劑量類固醇,可以顯著降低住院死亡率。然而,若是使用時間較長或是劑量較大,則容易會併發股骨頭壞死或是非發炎性的肌肉病變。

前者可能在停止使用類固醇後,才逐漸產生症狀,初期會有跛行或是鼠蹊部疼痛的症狀,但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往往發現的時候都已經嚴重到需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而非發炎性的肌肉病變,特別容易發生在入住急重症加護病房接受呼吸器支持的重症病患中。其症狀包含漸進性、對稱性的近端肌肉無力,尤其是在骨盆周圍的肌肉群特別明顯,損害日常生活行動,例如移轉位、上下樓梯等活動;物理治療包含阻力和耐力訓練,則能夠逆轉此併發症所帶來的症狀。

新冠肺炎除了一般大家所熟知的典型症狀,疾病本身和治療所導致的骨骼肌肉影響也是不容小覷。若是在接受新冠肺炎相關治療後,出現骨骼肌肉相關症狀,也必須將此重要病史告知醫護人員,以利做出最佳的判斷和醫療決策。

(作者為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復健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