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脊椎側彎 頭暈腿麻 竟是罕見脊髓空洞症

2021/03/10 05:30

▲黃姓婦人(中)在林志隆主任(左2)率領醫療團隊治療後,情況明顯好轉。(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50多歲黃姓婦人,高中時就發現脊椎側彎,因擔心手術有後遺症,決定與它和平共處,但去年6月突然出現心悸、血壓飆高、頭暈、疲倦等症狀,爬個樓梯也氣喘吁吁、腿麻無力,檢查後才確診罹患罕見疾病「脊髓空洞症」,經醫師安排後顱窩減壓及神經去沾黏手術,術後頭暈症狀改善,左側肢體力量也明顯恢復。

▲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罹患罕見的「脊髓空洞症」。(記者陳建志翻攝)

黃姓婦人高中時就發現脊椎側彎,當時側彎角度未達開刀標準,依建議穿背架矯正。大一時,醫師告知骨骼發育已成熟,不須再穿背架,當時雖提供開刀選項,但父母擔心脊椎手術有後遺症,選擇與脊椎側彎和平共處至今。

不料,黃女去年6月突然出現心悸、血壓飆高等症狀,之後更出現頭暈、雙腿麻木無力,去年11月公司健康檢查時接受頭部核磁共振檢查,醫師發現脊髓有異常現象,經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脊髓空洞症」。

亞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表示,「脊髓空洞症」有先天及後天兩種,後天常見的原因有外傷、發炎、腫瘤、退化性神經病變等,而嚴重脊椎側彎合併脊髓空洞症臨床上不算罕見,約有25%機率,但患者大多無任何症狀,只有不到1%的機率會造成神經損傷,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

▲檢查發現,患者罹患罕見的「脊髓空洞症」。(記者陳建志翻攝)

後顱窩減壓及神經去沾黏 症狀改善

林志隆表示,黃女脊椎側彎角度高達63度,導致腦脊髓液流動阻塞,造成壓力差,出現脊髓空洞的情形,因脊髓空洞處接近右側,使右側肢體症狀較嚴重,決定為她進行後顱窩減壓及重建腦脊髓液循環手術,治療後,頭暈及左側肢體力量立即改善,皮膚也變得飽滿有光澤,症狀較嚴重的右側肢體,則需長期復健才能恢復功能。

林志隆提醒,大部分脊椎側彎輕微的患者,雖沒有明顯症狀,但不可輕忽脊椎側彎對健康造成的影響。當脊椎側彎造成頸椎、胸椎和腰椎肌肉轉向,並壓迫到神經,出現上下肢痠麻無力等神經學症狀時,就可能不是單純脊椎側彎的問題,必須進一步經由神經外科醫師確認病因,以免延誤病情及治療時機,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