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勤洗手 少生食 向幽門桿菌說不

2020/07/03 05:30

▲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可減少許多被感染的機會;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虹鈞)

文/王虹鈞

13歲小樂(化名)在學校吃完午餐後因上腹部強烈疼痛且合併噁心感,校方以為食物中毒,趕緊送醫,結果不是食物中毒,也排除急性胰臟炎、肝膽疾病等原因,在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後,確診是慢性胃發炎合併幽門桿菌感染。

經過兩個星期抗生素與胃藥(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治療,小樂的腹痛問題獲得改善,再以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加強治療後,連噁心感也一併消失。

幽門桿菌是革蘭氏陰性螺旋菌,可分泌尿素酶等酵素,藉由將尿素轉變成氨,使其能存在胃中強酸環境。

「口經口」或「糞經口」傳染

最可能的傳染途徑是由「口經口」或「糞經口」傳染。因此,接觸患者的排泄物、嘔吐物、唾液或遭污染的食物和水就有感染的可能,一旦感染,將長期與感染者共存。

保守估計,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體內存在幽門螺旋桿菌,且大部分在幼年時即遭感染。

台灣兒童盛行率 降至10%以下

近年由於環境衛生改善,台灣地區兒童幽門桿菌盛行率下降至10%以下。感染幽門桿菌大部分以慢性胃炎的形式表現,一般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較明顯的會以急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呈現,臨床會有上腹痛、嘔吐,甚至腸胃道出血、貧血、體重下降。

診斷的方法可分成侵入性的內視鏡(胃鏡)檢查、血液抗體檢測,以及非侵入性的尿素吹氣測試、糞便抗原測試。

雖然幽門桿菌與胃癌有關聯性,現有研究卻顯示,感染幽門桿菌的兒童可降低肥胖或氣喘發生的機率。

不過,沒有腸胃道症狀的兒童,不建議積極檢查有無幽門桿菌感染;有腸胃道症狀並且懷疑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的兒童,建議胃鏡檢查,如有潰瘍則以切片取得病理組織、尿素試驗或細菌培養。非侵入性的檢查則可做為除菌後追蹤治療的效果。

預防或降低幽門桿菌感染機率,要注意個人清潔及飲食衛生,吃東西前、如廁後清潔雙手,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杯子、吸管,避免生食及未煮沸的水。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小兒科醫師)

▲感染幽門桿菌,臨床會有腹痛、嘔吐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虹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