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唸書給胎兒聽 增進親子連結

2020/03/18 05:30

▲醫師建議,準媽媽坐著休息時,不妨拿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開始朗讀或是唱歌給腹中寶寶聽;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和本文無關。(本報資料照)

文/吳淑娟

這兩年,許多母嬰親善醫院的產前衛教開始告訴準爸媽要唸故事書給胎兒聽。這是因為胎兒寶寶7個月聽力系統就發展成熟,所以坊間才有所謂的胎教音樂宣傳可以促進胎兒腦部發展。

大部分準爸媽知道要跟胎兒講話,但聽到「唸故事書給胎兒聽」,可能還是會懷疑,寶寶聽得懂嗎?另外,要花錢買這些「聲音商品」當胎教教材嗎?

7月大聽力系統發展成熟

1980年代學者觀察到,剛出生的新生兒就對母親的聲音特別有反應。後續研究發現,32-34週胎兒聽媽媽聲音和陌生人聲音時,約一半會有不同心跳速度的反應,接近足月的胎兒有80%對媽媽的聲音很有反應,顯示隨著胎兒成熟逐漸能辨識媽媽的聲音。

2011年研究證實,剛出生的足月寶寶就能從聲音分辨出「誰是我媽媽」,且「媽媽的聲音」才能激發新生兒腦部語言區域,陌生的聲音沒有此效果。

所以,準爸媽並不需要花錢買「聲音產品」,而是可以在準媽媽坐著休息時,經常拿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開始朗讀或是唱歌,當然也要請準爸爸參與朗讀的互動,讓寶寶熟悉爸爸的聲音,5分鐘、10分鐘都可以,這就是最棒(又省錢)的胎教教材!

也許有家長要問,故事機循環播放故事,寶寶不也能熟悉故事機播出的聲音?學者曾做過研究,讓美國周歲寶寶學中文,A組寶寶只看中文故事DVD,B組只聽中文故事CD,C組則是讓中文老師現場講中文故事給寶寶,幾個星期後,AB兩組看不出學習效果,但C組可以聽懂基本的中文對話。

這個研究說明,寶寶學習需透過大人口語或是肢體的互動,才能讓大腦了解「聽到什麼或看到什麼」。而準爸媽朗讀時,會抑揚頓挫自然地將情感放入,並加以說明等,這些才是刺激寶寶發展的要素。

更重要的是,能從產前就和寶寶產生親密的親子連結,這是機器所無法比擬的。

(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台灣醫起育兒愛閱協會理事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