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直腸原位癌 內視鏡可切除

2019/06/28 05:30

解便後,仍有便意感的現象,建議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
(照片提供/陳信佑)

文/陳信佑

63歲的黃女士是一位退休的公務員,最近半年來,常感到糞便摻雜許多黏液,有時候上完廁所仍會有明顯的便意感。她到醫院做了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直腸有一個巨大的息肉,經切片診斷是屬於管狀絨毛腺瘤,因此接受內視鏡息肉切除術,術後終於不再有這類症狀,可以安心解便了。

臨床上,大腸息肉或大腸癌的病患有超過7成的患者都產生於外側乙狀結腸與直腸的區域。直腸息肉與直腸癌臨床上可能出現的症狀有排便習慣改變,譬如長期腹瀉、便秘,糞便形狀變細,排便後仍然有便意,排便出血,虛弱及疲倦,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等。像前述這位病患,便是患了管狀絨毛腺瘤這種息肉,通常大腸的息肉若是具絨毛樣的組織特徵,通常較容易快速的長大並轉變為癌細胞,並且臨床上較容易分泌黏液狀的分泌物。

若有腫瘤生長於直腸時,直腸會誤以為一直有糞便在裡面,因此才會產生解便後仍有便意感的現象,醫學上稱為「裡急後重」。因此若是有前述症狀,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相較其他部位的大腸腫瘤,直腸腫瘤較難處理的地方在於肛門是否能夠保留的問題,除了第4期直腸癌以外,基本上1-3期會建議手術切除為主,但是經檢查評估後,腫瘤位置若接近肛門口,手術時有可能肛門會保留不住,需要做人工的糞便造口,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很難接受的。

所幸隨著內視鏡技巧的進步,目前大部分的直腸息肉、直腸原位癌與部分的第1期直腸癌已經可以用大腸內視鏡就成功的切除,這樣的技術可以免去開刀的辛苦。

因此針對直腸息肉與腫瘤最好的方針還是平時注意相關症狀,不要害怕大腸內視鏡檢查,才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