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術前」風險評估 「術中」積極預防 降低「術後」譫妄發生

2018/04/24 06:00

▲患者在麻醉前,如果有疑問或是要提醒醫護人員注意事項,可在術前麻醉最後確認時,告訴麻醉相關人員;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郭書麟提供)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

▲麻醉深度監測可監測患者術中狀況。(郭書麟提供)

老人可能因骨折、中風或罹癌等原因需要手術治療,但國外統計發現,65歲以上老人發生術後譫妄機率約30%,醫師提醒,老人手術術前評估及術後追蹤都不能輕忽,家人的陪伴則有助於及早發現老人術後異常,與穩定輕度術後譫妄者恢復意識。

▲患者在被推進手術室前,麻醉相關人員會做術前麻醉相關事宜最後確認;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郭書麟提供)

曾有一名80多歲老先生因為心臟問題接受手術治療,從加護病房轉回普通病房數小時後,突然出現躁動不安,不斷穿脫衣服,甚至還想盡辦法摳挖傷口…嚇壞家屬,後來才知道是術後譫妄,經處理後,恢復神智;也曾有醫療人員本身因病接受手術治療回到病房後,一直告訴訪客說,他的病房裡有白馬…。

▲外科手術前的術前麻醉評估可讓麻醉科醫師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為病人量身設計麻醉計畫;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郭書麟提供)

逾65歲發生率30-80%

台灣麻醉醫學會副秘書長,也是國泰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郭書麟表示,術後譫妄其實並不少見。根據國外的資料,一般族群發生術後譫妄約10-24%,但在65歲以上老年人發生率會上升2到3倍,約30-80%(輕重程度不一),這是一種手術後出現「急性」心智狀況的不正常波動。

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延遲術後意識恢復、無法分辨人事時地物、生理時鐘錯亂、出現幻覺或錯覺、情緒激躁不安,甚至發生無法控制肢體行為等。

郭書麟表示,無論手術大小,都有可能發生術後譫妄,發生時間會在術後立即發生,或是延後至術後1-2天。發病時程可能從幾十分鐘至幾小時,最長可達一週,甚至是不可逆的改變。發病時程愈長,死亡率愈高。

根據文獻報告,1.男性;2.65歲以上長者(年紀越大,發生風險越高);3.腦部有相關疾病,例如:失智、腦中風、腦炎、帕金森氏症、腦傷、腦腫瘤等;4.全身性慢性疾病者;5.長期服用安眠藥者(尤其是BZD類)、酒癮、藥癮等,發生術後譫妄的機率較高。

雖然目前並沒有可以完全防範術後發生譫妄的方法,不過,郭書麟也強調,透過術前評估,麻醉科醫師在手術中進行多重預防性治療,醫療人員在術後儘早移除不必要的管路(例如呼吸管、鼻胃管、尿管…)等,都有助減少譫妄的發生。

萬一發生術後譫妄,會有跨團隊的治療,像是會有精神專科醫師加入治療團隊;找出生理異常病因,像腦部是否有病變或是電解質不平衡;非藥物治療方式,透過穩定生理時鐘的方法(例如:光療、睡眠、飲食),家屬的陪伴,鼓勵患者及早下床復健等。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