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胎兒心病 超音波看得見

2016/06/20 06:00

超音波產檢可以看到寶寶的心跳及發育狀況;圖為情境照。(記者蔡淑媛攝)

文/金仁福

寶寶健康是媽媽最大的快樂及心願;圖為情境照。

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每位媽媽都希望寶寶健健康康。每一次的產檢都像參加考試,只要寶寶有一點點的變化,心情就會跟著起伏。大約每千名新生兒中,就有8-10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大部分是原因不明,有些是因懷孕初期媽媽受到病毒感染或使用藥物,以致胎兒心臟或大血管發育受阻引起畸形。

寶寶在第7-8週左右可以由超音波看到心跳,胎兒每分鐘心跳次數大概是介於120-160之間,隨著懷孕週數增加,心跳慢慢減緩,接近足月時,約每分鐘心跳120次。

由於胎兒的骨骼和肢體重疊,阻擋超音波束進入,故妊娠週數越大,敏感度越差,通常在懷孕第20至24週做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時,看寶寶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看得最清楚。

由於胎兒的肺部沒有呼吸功能,胎兒血液循環只有體循環而無肺循環,完全靠母親的胎盤提供氧氣及營養。

胎兒有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來自媽媽胎盤的營養物質和含氧量較高的血液,經臍靜脈進入胎兒體內。臍靜脈的血液與來自胎兒身體下部回流含氧量低的血液,在下腔靜脈中混合後,流入右心房。

右心房一部分的血經「卵圓孔」流入左心房,再經左心室進入主動脈,供應胎兒全身的營養;右心房還有一部分的血液流入右心室,再流入肺動脈。

由於胎兒沒有肺循環,僅有少量肺動脈的血液流入肺部,大部分肺動脈的血液經「動脈導管」進入降主動脈,經臍動脈返回胎盤。

寶寶出生後的血液循環與胎兒期不同,例如:開放性卵圓孔及開放性動脈導管,在胎兒期為正常,但出生後必須關閉,否則即為先天性心臟病。

開放性卵圓孔及開放性動脈導管這兩種疾病均無法在產前由超音波診斷出來。如果寶寶出生後有心雜音,心跳快、呼吸喘的症狀,需儘快送醫檢查,小兒心臟科醫師會視寶寶的狀況,在適當的時機用心導管放置螺旋線圈或安普拉茲關閉器,將卵圓孔或動脈導管關閉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可分為發紺型心臟病、非發紺型心臟病及阻塞型心臟病。隨著科學進步,治療方式發展日新月異,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可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效改善預後的目的。(作者為金仁福診所心臟專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