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冬天無聲的殺手 周邊動脈阻塞症

2015/11/28 06:00

記者王駿杰/新竹報導

新竹一名年約60歲的男子,只要一走路腳就會痛,他原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直到後來走路變瘸才到醫院就醫。醫師發現,該男除腳痛,還合併下肢冰冷、發紫等現象,且足部潰瘍的傷口難以癒合,最後確診為下肢動脈阻塞,所幸即時治療才避免傷口惡化而截肢。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醫師楊為舜指出,民眾都知道心臟血管阻塞會造成心肌梗塞,腦血管阻塞會造成中風,卻鮮少知道身體各處的血管其實都有阻塞的風險,若血管阻塞發生在肢體(通常下肢的風險又高於上肢),就稱周邊動脈阻塞症。

楊為舜表示,周邊動脈阻塞症初期症狀不明顯,通常為間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動脈阻塞導致肌肉缺氧加劇而疼痛,讓人誤以為是膝蓋退化關節炎,導致延誤就醫;此外,氣溫驟降容易造成周邊血管收縮,冷天很容易讓症狀急速惡化,是名副其實的「冷酷殺手」。

楊為舜說,造成周邊動脈阻塞症的危險因子有些與中風、心肌梗塞相同,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抽菸、慢性腎臟病或末期腎病接受透析者都是高風險群。

「預防勝於緊急處理!」楊為舜呼籲,民眾應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戒菸也很重要,癮君子發生周邊動脈阻塞,比起不抽菸者高出3至17倍,同時,周邊動脈阻塞症患者冬天應注意末梢保暖,避免血管過度收縮,平時也要注意飲食控制血鈣和血磷,以免鈣磷沉澱在血管內,造成血管鈣化和狹窄,加重動脈阻塞的程度。

民眾若出現肢體冰冷,合併有疼痛、傷口久不癒合等情況,應盡早至心臟血管科門診就醫,以免症狀惡化。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