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3D定位導航」 內視鏡手術安全大升級

2020/02/08 05:30

▲內視鏡搭配3D立體影像可提升手術成功率與安全性。(照片提供/溫惟昇)

文/溫惟昇

◎案例1:姚女士曾於2010年接受鼻竇炎手術,近年來反覆頭痛、膿黃鼻涕倒流導致咳嗽,診斷為先前「額竇隱窩」未完全引流所致的「復發性鼻竇炎」,同時合併息肉大量增生。為避免傷及眼眶、顱底,以「鼻竇內視鏡微創手術」配合導航系統進行完整清除,從此未有復發問題。

◎案例2:余先生10年前因膽脂瘤(珍珠瘤)開刀,近來發現耳朵有流膿情形,證實為疾病復發。由於先前手術曾破壞耳道壁並移除聽小骨,造成原有構造辨別不易,此外鄰近頸靜脈的骨頭遭到侵蝕而變薄,風險相當高。透過導航系統的幫助,順利摘除,並避免大出血的發生。

隨著科技與醫學的進步,即便是窄小的耳部、鼻部也能夠以內視鏡深入進行治療,不需破壞周圍的組織,除了復原快,也免去了不必要的疼痛,因此稱為「內視鏡微創手術」。

只是醫師執行此項治療時,必須憑據自身經驗與對解剖構造的了解,就好比開車上路靠自己認路、看地圖。然而,面對病情複雜,或先前治療過但疾病復發的個案,因沾黏、纖維化等原因,造成解剖構造不同時,藉助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除了可大幅提高治癒率,更重要的是,能事先預警避免傷及重要的神經、血管。

誤差可縮至0.1-0.2公分

其原理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加以重組,將平面融合為立體影像,搭配「紅外線攝像機」,以「定位追蹤器」顯示出即時影像。如同開車時駕駛得知自身位置,並明確地朝目的地前進,新一代定位技術可將誤差縮至0.1-0.2公分。

應用於鼻竇手術已漸趨普及,此外可定位翼管神經(俗稱鼻過敏神經),以內視鏡微創手術阻斷,並確保視神經與頸動脈無損。

(作者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