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9旬父染困難梭菌 7旬兒捐糞救父

2019/12/05 05:30

▲糞菌叢植入術中,糞便製作的過程。(記者吳亮儀翻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吳登強醫師解釋糞便植入術操作過程。(記者吳亮儀攝)

一名94歲的老先生因肺炎、泌尿道感染而住院,為治療感染而長期服用多種抗生素,導致腸道內好菌死光,出現反覆腹瀉、高燒等症狀,確診是超麻煩的困難梭菌感染。透過「糞便移植」方式,恢復老先生的菌叢才痊癒。

透過糞便移植 恢復腸道菌叢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說,「糞便移植」是近年醫界新的治療方式,又稱「腸道微菌叢植入術」,是將健康良好者的糞便先用生理食鹽水混勻稀釋,再濾過雜質,透過大腸鏡經大腸植入腸道,讓捐贈者糞便中的好菌在受贈患者腸道內共生,困難梭菌就會被壓制,病情自然痊癒。

吳登強表示,這名老先生因吃太多、太久的抗生素,結果腸道內好菌死光,剩下很棘手的「困難梭菌」留存,於是大舉繁殖,使腸道嚴重發炎,連最厲害的抗生素萬古黴素都殺不死這種細菌。

幸好老先生的70多歲兒子身體很健康,捐贈的糞便也能使用,透過大腸鏡植入老先生的腸道後不久,就讓老先生恢復健康。

吳登強說,不是人人都可捐贈糞便,事前必須通過B肝、C肝、性病、HIV等篩檢才行。「糞便移植」對於反覆性困難梭腸菌炎有高於傳統藥物的治療效果,而這項技術,國內許多醫學中心也開始陸續採用。

吳登強指出,以前許多人認為要讓腸道好菌生長,只要補充益生菌就好,但益生菌能補充的種類有限,糞便內的細菌量高達10的12次方,以糞便移植的方式,才有機會找回腸道內的菌相。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侯明鋒說,高醫目前已完成12例「糞便移植」病例,包括7名困難梭菌感染、5名為潰瘍性結腸炎。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