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聚寶盆》一肚子大便 小心大腸憩室症

2019/03/24 06:00

▲解決便秘問題可以減少大腸憩室的形成;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楊基滐)

文/楊基滐

▲大腸憩室是腸內壁出現的袋狀突出物。(照片提供/楊基滐)

63歲的汪女士(化名)近半年來有間歇性下腹痛、腹瀉、排便習慣改變的情形,自己害怕會不會是大腸癌的徵兆,趕緊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幸好汪女士是多慮了,並未有大腸腫瘤;但是,發現幾處大腸憩室,因此建議多吃高纖維飲食,新鮮蔬菜水果與完整穀物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容易排出,減少糞便停留在大腸的時間,降低大腸產生憩室的機會。

▲醫師為病人解釋在電腦上的大腸憩室畫面;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楊基滐)

纖維量攝取不足 長者罹病比率高

◎大腸憩室是腸內壁推擠出的一個一個突出囊袋,為什麼會有囊袋呢?

基本上與老化、腸道壓力大、飲食中高油、缺乏纖維質及習慣性便秘有關;由於腸壁肌肉層退化及進食的纖維量少,缺乏纖維軟化,造成排便困難,大腸壁變厚,一旦大腸內的壓力增加,腸壁就容易出現袋狀突出物。

在臨床上,大腸憩室症患者老年人居多,因為年紀愈大,腸道受到的壓力愈多,罹患大腸憩室症的機率也愈高。

統計資料顯示,大腸憩室症40歲以下較少見,60歲以上罹患率大幅增加,至85歲時發生率則大於6成,男女比例差不多。

大腸憩室一般不會有症狀,或是僅有輕微症狀,如:間歇性腹痛、腹脹和便秘、排便習慣不規則等,許多患者與之和平共存,但是,憩室也會有發炎的時候,因為當糞便經過這些坑洞時,有可能卡在坑洞內,會刺激周圍組織並引起腸道細菌感染,大腸就會發炎,大腸憩室炎症狀可能出現發燒、下腹痛、腹瀉、排便習慣改變和血便,嚴重者可能要手術治療。

解決便秘 減少糞便停留大腸時間

國人飲食習慣日漸西化,又偏多精緻食物,在纖維量攝取不足下,常有便秘的習慣,便秘致大腸中的糞便乾燥、變硬,為了順利排便,一般人都會腹部用力,如此也增加大腸壓力,就容易形成憩室。所以,解決便秘的問題相對重要。

因此,不管是年輕或年長者,建議多喝水,每天至少喝8杯250CC的水,多攝取水分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容易排出。另外,平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高纖、自然的食物,有了纖維增加結腸的活動,糞便較不會停在囊中而導致發炎。當然,還要規律運動,以減少大腸憩室症患病的機率。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副院長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