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過度操心子女反影響自身健康 憂鬱症爸媽增2成

2019/10/29 13:45

施佳佐表示,近年來不少父母至門診尋求協助,問題多出在親子溝通惡化,憂鬱症爸媽增加兩成。(記者蔡思培攝)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一名中年男子因為21歲兒子平常喜歡宅在家上網、大學又休學,他擔心兒子未來的出路,想要掌控卻又無力,每天都叨念不停,親子衝突不斷關係惡化,最後讓他得到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指出,父母過度干涉、擔心孩子,不但無法解決親子問題,更使自己綑綁在痛苦的情境裡,讓憂鬱情況更嚴重。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近年來不少父母至門診尋求協助,問題多出在親子溝通惡化,憂鬱症爸媽增加2成。她指出,現在社會變遷快速,新世代的教養觀已顛覆傳統,但有些父母仍渴望以自身經歷或認知來幫助子女,希望他們能夠接受,卻無法理解新世代所面對問題及壓力挑戰,當雙方的愛彼此無法接受,就會徒增衝突,產生情緒困擾,甚至引發憂鬱症。

施佳佐提醒,當父母不由自主過度關注兒女一舉一動,以負向及懷疑態度過度解讀其行為,導致憂心忡忡、無法轉移注意力到自身正常生活、自我能力下降,甚至因親子溝通障礙頻頻,造成自我情緒失控、自傷、傷人負面意念,就可能已是憂鬱症父母,建議父母先自救尋求醫療資源。

施佳佐也提出父母面對新世代教養的自救招式,一是「父母先自救」,父母可將注意力拉回自身,支持及肯定自己的努力,學習放鬆及紓壓,增強自我能力及對外尋求協助。二是「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父母避免過度專注兒女,不要給自己的過度的責任壓力。三是「看見父母易犯的盲點」,父母放下身段,不要上對下的溝通模式,親子互動時採用朋友聊天方式,增加輕鬆。她也停醒父母學習相信孩子,與子女建立信任關係,而非認定為孩子有問題。

施佳佐提醒,父母過度干涉及擔心孩子不但無法解決親子問題,還可能讓自己綑綁在痛苦的情境裡,讓憂鬱情況更嚴重,建議父母可尋找適當醫療或諮商資源,學習更好的方式溝通,透過重新教導雙方的互動方式,使家庭成員安穩度過憂鬱風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