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過動兒未早治療服藥摔傷頭 父母後悔沒早點求醫治療

2016/10/19 17:56

成大醫院兒少精神科主治醫師謝依婷會請小患者帶學校作業、聯絡簿到醫院供做過動症的評估判斷。(記者王俊忠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念小學三年級的小智有過動症,起初父母覺得過動症應非疾病,決再觀察。後來小智一次玩時摔傷頭部、出現癲癇後遺症,成大醫院醫師診斷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給予藥物治療1、2個月後,病情穩定。小智父母後悔如早點治療過動症,孩子可能不致摔傷頭、留下癲癇症。

成大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謝依婷表示,小智癲癇症穩定後,其父母提到孩子在校情形,神經科醫師將小智轉診到兒童精神科評估,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與神經科醫師討論後開始藥物治療。

經過1、2個月藥物治療,小智上課專心多了、成績進步,衝動性也下降,不再出現令人捏把冷汗的危險行為,同學開始喜歡跟他玩。

謝依婷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不罕見,學齡兒童中約有3%-9%發生率,平均1班可能有2到3位。但許多家長受網路言論或親朋好友影響,認為ADHD不需要就醫,更排斥孩子服藥,導致延誤黃金治療時間,甚至造成小智般讓人痛心遺憾的結果。

謝醫師表示,科學證據顯示ADHD主要與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調控不良有關,導致患者想專心卻無法專心、靜不下來,衝動控制不佳,容易嘗試危險刺激的行為。用藥是在調整大腦多巴胺的濃度,讓孩子回到可以專心狀態,思考眼前要做的事情,不再衝動行事。

她說,去年德國與丹麥的研究都提到,確診ADHD的兒童與青少年接受藥物治療後,受到意外傷害的比例會降低,也會減少自我傷害、憂鬱及物質濫用的可能性。當然藥物也會有副作用,部分孩子會出現腸胃不適、食慾不振等,但也有孩子沒有任何副作用,受益於藥物,幫患者找回專心及自信;如孩子疑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應尋求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醫師協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