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產後憂鬱不只影響母親 研究:父親心理困擾與子女發育遲緩有關

2025/06/25 13:13

研究顯示,父親的心理健康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關鍵支柱,但他們的憂鬱與焦慮卻常成為家庭中被忽略的風暴,悄悄影響著身旁的下一代;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研究顯示,父親的心理健康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關鍵支柱,但他們的憂鬱與焦慮卻常成為家庭中被忽略的風暴,悄悄影響著身旁的下一代;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紀麗君/核稿編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在迎接新生命的過程中,社會與醫療體系的目光往往聚焦在母親與嬰兒身上,但根據醫學新聞網站《Medical Xpress》報導,一份發表在頂尖期刊《美國醫學會兒科》(JAMA Pediatrics)的最新大規模研究,為所有家庭敲響了警鐘:父親的心理健康,是撐起孩子健全發展的另一根關鍵支柱,而我們正系統性地忽略了這個「隱形的隊友」。

這項由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與詹姆士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學者主導的研究,並非單一報告,而是統合分析了全球超過80份相關的縱貫性研究。結果明確指出,父親在周產期(從懷孕到產後1年)的心理困擾,包括憂鬱、焦慮或壓力,與其子女日後在社交情緒、認知、語言甚至身體發育上的遲緩,存在顯著的關聯。

詹姆士庫克大學資深研究員蒂格博士(Dr. Sam Teague)解釋,這意味著當父親為心理問題所苦時,可能會直接影響孩子如何與人互動、理解情緒、思考世界、溝通表達,甚至體現在體重、睡眠與飲食等生理模式上。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負面影響從嬰兒期到兒童晚期都持續存在,顯示其影響的持久性。

研究進一步發現,父親在「產後」的心理狀態,比起在「懷孕期間」,對子女發展的影響力更大。蒂格博士認為,這可能反映了現代父親在孩子出生後,扮演了越來越多親力親為的「動手做」角色,他們的狀態自然更直接地傳遞給了孩子。然而,研究數據也顯示,澳洲約有1/10的新手爸爸達臨床憂鬱程度,1/5有顯著焦慮,但他們卻「從未在產前產後被常規地詢問過心理狀況」。

研究主要作者、迪肯大學臨床心理學家哈欽森(Delyse Hutchinson)副教授強調,這項研究結果凸顯了為新手父親提供更好心理健康支持的迫切性,這將為男性自身及其子女的發展,帶來連鎖性的正面效益。

研究團隊呼籲,應將父親納入周產期的心理健康篩檢,並提供目標明確的支持系統。他們近期開發的一款名為「Rover」的手機應用程式,便透過正念與認知行為療法,已證實能顯著改善新手父親的嚴重憂鬱與焦慮症狀。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