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移動病毒庫!中國蝙蝠藏「類立百病毒」專家憂污染水果傳人
葉立斌/核稿編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一項在中國雲南果園進行的研究,為全球公共衛生敲響了新的警鐘。根據《科學警報》(ScienceAlert)及《彭博》報導,中國科學家在當地果園的蝙蝠體內,發現了20種前所未見的新病毒,其中兩種竟與致死率極高的「立百病毒」(Nipah virus)及「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有近親關係。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危險病毒主要集中在蝙蝠的腎臟中,引發了病毒可能透過尿液污染水果,進而跨物種傳播給人類的嚴重疑慮。
這項由雲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及大理大學學者主導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10種不同物種、共142隻蝙蝠的基因序列,最終發現了這批全新的病原體。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兩種屬於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屬的新病毒,其超過一半的基因,都與已知的立百病毒及亨德拉病毒相符。
真正拉高風險警報的,是這些病毒被發現的「地點」與「部位」。未參與研究的馬來西亞莫納什大學分子病毒學家維諾德.巴拉蘇布拉馬尼亞姆(Vinod Balasubramaniam)分析指出:「這些病毒在蝙蝠腎臟中被發現,這一點特別令人擔憂,因為腎臟與尿液的產生直接相關,這提高了病毒透過受污染的水果或水源傳播給人類的風險,而這正是過往疫情爆發的傳播途徑。」
報告強調,由於這些帶原蝙蝠是在緊鄰村莊的果園中被捕獲,人類與家畜接觸到野生動物病原體的可能性大為增加。儘管目前尚不清楚這兩種新病毒是否具備跨物種傳播的能力,但其與致命病毒的相似性,已足以讓科學界對其保持高度警戒。
不過,研究也帶來了平衡的觀點。雪梨大學的野生動物疾病生態學家皮爾(Alison Peel)提醒,過去也曾發現過其他與立百病毒相似的病毒,但似乎並無傳染給人類的風險,因此仍需更多實驗室研究,才能確定這次發現的新病毒是否構成實質威脅。此外,蝙蝠對果園生態亦有巨大益處,牠們不僅能為果樹授粉,更會捕食害蟲,在中國,食蟲蝙蝠每年能為蘋果農民挽回約20億美元(約新台幣588億元)的作物損失。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