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17-OHPC」人工黃體素恐增胎兒罹癌風險 食藥署明年起廢證退場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含有人工合成黃體素「hydroxyprogesterone caproate」(簡稱17-OHPC)的注射藥品即將全面退出台灣市場。食藥署近日公告,根據最新國際研究顯示,該成分恐提高胎兒未來罹癌風險,且無明確預防早產效益,因此決定自2026年1月起廢止國內3張含該成分藥品的許可證,並呼籲醫療院所與病患儘早改用其他替代藥品。
17-OHPC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長效型黃體素,台灣目前核准適應症包括無月經、痛經、月經困難、機能性子宮出血、無卵性卵巢失調、黃體機能不全導致的不孕症,以及先兆性、切迫性與習慣性流產等,近兩年健保給付數量僅約200支,用量不高,但自費市場年銷約40萬支。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在2023年5月公布,轄下的藥品安全監視風險評估委員會(PRAC)透過回顧研究發現,胎兒在子宮內暴露於17-OHPC可能增加癌症風險,且無實證支持可預防早產,因此建議全面暫停含該成分藥品的銷售。
食藥署藥品組研究員祁若鳳補充,該回顧研究指出,孕期使用17-OHPC可能增加男性後代罹患攝護腺癌、大腸癌等風險。歐盟於2024年6月正式決議停售該類藥品,目前美國、英國、加拿大與澳洲皆已撤銷17-OHPC相關藥證,日本也在仿單明列為孕婦禁用藥品。
根據食藥署公告,2026年1月起廢止以下3張含17-OHPC藥品許可證:生達化學製藥的「確普榮注射液(衛署藥製字第005995號)」、臺裕化學製藥廠的「“台裕”己醯羥化黃體素注射液(衛署藥製字第015908號)」、一成藥品的「普寶胎注射液125毫克/毫升(衛署藥製字第025803號)」。
祁若鳳表示,目前國內仍有16張許可證的天然黃體素製劑可供替代,劑型涵蓋口服藥、陰道塞劑及注射劑,建議患者若對現行治療有疑問,應主動諮詢醫師討論替代方案。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