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別太黏ChatGPT? 麻省理工研究:可能損大腦功能

2025/06/22 15:50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證實了令人擔心的結果,使用 ChatGPT可能削弱人的批判性思考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證實了令人擔心的結果,使用 ChatGPT可能削弱人的批判性思考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AI應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你也常常使用ChatGPT嗎?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一項新研究證實了令人擔心的結果。研究發現,使用ChatGPT可能削弱人的批判性思考力,享受便利的同時,正以犧牲大腦長期發展為代價。

TIME》報導,研究找來54位年齡介於18至39歲的受試者,分成3組,撰寫多篇模擬SAT的作文。這3組的撰寫工具不同,分別為使用 OpenAI 的 ChatGPT、Google 搜尋引擎,與完全不使用任何輔助工具。研究人員運用腦波儀(EEG)測量參與者在32個腦區的活動狀態。結果讓人吃驚,在3組當中,使用ChatGPT的那一組別的參與者,其腦部參與度最低,在神經反應、語言能力及行為表現上都「持續落後」。

精神科醫師齊山・汗(Dr. Zishan Khan)長期治療兒童與青少年,他也觀察到許多學生在課業上高度依賴 AI。他表示:「從精神醫學角度來看,過度依賴大型語言模型,對大腦仍在發育中的年輕人,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心理與認知後果。」尤其是負責資訊記憶、事實提取、以及保持韌性的大腦神經連結,長期下來都會被削弱。

研究發現,使用ChatGPT寫作的那組人寫出的文章都極為雷同,缺乏原創性,依賴千篇一律的表達方式和想法。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使用ChatGPT的參與者,在數個月的研究過程中,寫作表現逐漸退步,懶得思考,越來越依賴複製貼上,到最後幾乎完全仰賴ChatGPT的生成內容。

在完成3篇作文後,研究人員又安排1項測驗:要每位受試者重新寫1篇自己曾寫過的題目,原本使用ChatGPT的那組,在不使用 AI 工具的情況下重寫。結果顯示,ChatGPT 組幾乎不記得自己先前寫過什麼內容,他們幾乎沒把任何內容整合進自己的記憶網絡裡。

相反地,只用大腦的那組表現出最高的神經連接性,研究人員發現,這群人更投入,好奇心更強,更注重自主性,不僅認同自己的作品,對完成的作文也表現出更高的滿意度。

要提醒的是,這篇論文尚未經過同儕審查,樣本數也相對有限,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娜塔莉雅・科斯米娜(Nataliya Kosmyna)認為,有必要提前公開結果作為提醒,因為當人們越來越依賴大語言模型(LLM)帶來便利之際,可能正以犧牲大腦長期發展為代價。

研究人工智慧影響的科學研究仍處於萌芽階段,科斯米娜認為,教育大眾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以及讓大眾知道大腦仍需要「類比式」的發展模式,這是極為關鍵的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