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營養版「斷捨離」 學者:囤零食背後是情緒匱乏與控制欲

2025/06/20 20:35

洪泰雄表示,有時候,囤積零食、加工品、炸物,不是因為真的餓了,而是因為無聊、孤單、焦慮,所以拿吃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洞。(圖取自freepik)

洪泰雄表示,有時候,囤積零食、加工品、炸物,不是因為真的餓了,而是因為無聊、孤單、焦慮,所以拿吃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洞。(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很多人聽過「斷捨離」是整理房間、丟掉東西,但其實我們的冰箱、胃,甚至購物習慣,也需要來一場營養版的斷捨離!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有時候,囤積零食、加工品、炸物,不是因為真的餓了,而是因為無聊、孤單、焦慮,所以拿吃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洞,這些行為和物品囤積如出一轍,背後其實是匱乏感與控制欲的延伸。

洪泰雄分享營養版「斷捨離」怎麼做:

斷:拒絕無意義的熱量囤積,試著不再購買那些讓你後悔的零食。每次拿起一包洋芋片時,先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嗎?還是只是情緒想吃?」

捨:放下對「安慰食物」的執著,那些吃完會讓你更空虛的食物,從生活中慢慢減少,將注意力轉向真正滋養身體的天然食材。

離:遠離過度加工、高糖高油的飲食環境,少逛讓你忍不住手滑的零食櫃,或設定「週一至週五不碰加工品」的生活規則;開始為冰箱做「斷捨離」,把多餘的高熱量冷凍食品清理掉。

洪泰雄表示,如果有「總是嘴饞」、「吃了還想吃」的狀況,不妨思考:

●是不是最近壓力很大?

●是不是缺少陪伴與支持?

●是不是生活目標模糊,轉而從食物中尋求慰藉?

試著用這些方式「營養補心」:培養運動或下廚等新的興趣;每週一次與朋友聚餐談心,非談吃;每天花10分鐘靜坐或寫下今天感恩的三件事。

我們可以選擇對身體好一點,就從「營養版斷捨離」開始。不再因為情緒而囤積不必要的食物,也不再讓焦慮決定我們吃進嘴裡的東西。你真正要填補的,不是胃,而是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