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吃完早餐想嗯嗯?營養師:正常!能改善便秘

2025/06/21 10:12

大家是否經常在吃過早餐後,很想上廁所呢?營養師表示這是正常現象,且可幫助兒童養成排便習慣。(圖取自shutterstock)

大家是否經常在吃過早餐後,很想上廁所呢?營養師表示這是正常現象,且可幫助兒童養成排便習慣。(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大家是否曾有經驗,自己總在吃完早餐後,就想跑廁所?營養師呂孟凡說明,這是胃結腸反射,在早晨與餐後特別活躍。若有便秘困擾,常覺得上廁所很困難,可以善用這個生理特色;而兒童與長輩若能立刻如廁,才能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

營養師呂孟凡在臉書粉專「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發文說明,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flex)胃結腸反射是一種生理性反射,負責在進食後調控下腸胃道的蠕動功能。由於胃結腸反射的作用,當食物進入胃部並引起擴張時,結腸的蠕動會隨之增加;胃結腸反射透過調節蠕動與將已攝取的食物向遠端(朝向直腸)移動,來騰出空間以容納更多食物的攝取。

整個胃結腸反射的過程包括很多階段,而這些階段的調控則是多因素的,涉及神經、機械性及旁泌作用的調節物質。多種神經胜肽被認為是此反射的潛在調節因子,包括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血清素(serotonin)、神經降壓素(neurotensin)以及胃泌素(gastrin)。已知並被研究的三個調控中心包含肌源性調控、荷爾蒙調控與神經調控。

在消化的階段性反應中,乙狀結腸是受到最大影響的區域,其表現為一連串週期性的收縮與放鬆,以將食物向遠端、朝向直腸推進。這些收縮由肌神經叢(myenteric plexus)產生,並由外肌層(muscularis externa)執行。胃結腸反射會在進食後產生便意,當食物進入直腸並造成壓力上升時,胃結腸反射會促進透過排便來排出直腸內的內容物。

胃結腸反射在「早晨」,及「餐後」特別活躍。善用這項生理機制可作為改善便祕的策略。特別是對於兒童與高齡患者而言,養成每天早餐後立即如廁的習慣,有助於建立規律排便喔!也可以試試看在早餐時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幫助胃結腸反射更上一層樓。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