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夏至」到!情緒浮躁無食慾 中醫推飲食穴道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這週六(21日)為夏至,為一年當中白天最長的一天,也許大家會感覺熱到不行;食慾降低、煩悶與睡不好也隨之而來。實際上旅居加國的註冊中醫師陳啟志說明,表面上火熱,體內陰氣卻也慢慢長出來。「陽極而陰生,靜中藏動,才是養生的高段位。」
陳啟志在臉書專頁「陳啟志 Daniel Chen 溫哥華中醫師」在臉書與網站分享,你以為這是陽氣最強的巔峰,其實它也是「陰氣悄悄出生」的那一天。這是一個看似熱鬧、實則轉折的節氣。陳啟志表示,人體表面火熱、活動多,但身體裡,氣開始轉向,陽開始往裡收,陰靜悄悄長出來。
夏至的熱 不只是熱
夏至一過,太陽在天空的位置會慢慢降低,日照也逐漸減少。從天地來看,這是陽極轉陰的開始。但從身體來看,這時候的氣機還在高點,仍然是「外浮、向上、走表」的狀態。
陳啟志說明,這時候,你可能會感覺到:整天悶熱、汗流不止;情緒浮躁、晚上睡不好;沒有食慾、容易腹瀉;頭昏眼花、甚至有些人會暈眩、心悸。這些,都是氣不歸根,心火太盛,陰氣來不及滋養的表現。
夏至氣機變化 陽極生陰、養陰的好時機
夏至之後,陽氣不再無限上升,反而要慢慢往內收。這是陰陽轉換的關鍵點。如果這時候你還在拼行程、熬夜、吃太多冰,陰氣就沒辦法長,結果是:整個夏天後半你都會虛、會燥、會煩、會失眠。這就是為什麼《黃帝內經》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在夏至開始,就要準備養陰了。
夏至養生要點 心靜、藏陰、順氣
讓心靜下來,才能收住氣。夏天主心,夏至更是「火氣旺、心神飄」的高峰。建議多花時間做靜態活動:靜坐、練氣功、聽水聲、做手工藝,讓氣慢慢往內走。
陳啟志提醒,飲食要清補不寒涼。可以用蓮子、百合、麥冬、玉竹、銀耳等,煮個養陰安神的湯。若有夜眠不穩、心悸煩熱,可煮「蓮子百合湯」或「甘麥大棗湯」。
另外,陳啟志提醒,中午陽氣最旺,這時躲進陰涼處小睡片刻,是最順應天時的做法。每天10到30分鐘,就能讓身體氣機自然內收,情緒也穩定下來。
若有使用精油習慣,可以參考精油配方:心煩、氣躁、睡不好、口乾舌燥、手腳熱:尤加利1滴+薰衣草2滴+苦橙葉1滴→ 睡前擴香或塗抹神門、內關、胸口,有助安神、穩氣、幫助氣歸心→ 稀釋後塗抹足底、三陰交、太溪,有助養陰潤燥。
陳啟志也推薦下列穴道,「把陽收一點,把陰養起來」。配合呼吸慢慢按摩,每天一次,不只穩定氣,也能調整情緒波動。
●神門:養心安神,調陰陽。
●三陰交:補陰、安神、助眠、滋腎水。
●太溪:腎經原穴,強陰養水,調整燥熱。
●心俞:安定心氣、調整火盛。
最後陳啟志提醒提醒:「越熱的節氣,越要有陰的智慧」。夏至,是陽的高點,也是陰的起點。真正的養生,是在最熱的時候,養住一點清、留住一點靜。「不要怕熱,更不要怕安靜。這是身體幫你重新對焦的時候。」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