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近2萬名兒少中毒警訊! 0至2歲過半竟是「毒害」最大群

2025/06/18 19:39

嬰幼兒好奇、熱愛摸索環境的特性,要注意避免接觸到藥物或有毒物質。(圖取自freepik)

嬰幼兒好奇、熱愛摸索環境的特性,要注意避免接觸到藥物或有毒物質。(圖取自freepik)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根據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長達36年數據顯示,未滿18歲中毒個案以0至5歲逾1.5萬人、占近8成為主,光是0至2歲就過半,主要與誤食西藥或環境毒物等有關,提醒家長妥善收納相關物品,以免嬰幼兒好奇、摸索的天性,因為接觸而造成意外。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林芷蔚指出,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1985至2020年統計的1萬9893例未滿18歲中毒個案,性別以男性54.7%為主,年齡則是0至2歲56.4%最大宗,其次是3至5歲23%,15至17歲的9.2%再次之。

林芷蔚說明,若以中毒原因分析,誤食西藥包括藥品或具藥理作用之營養品、治療用物質等,占70.3%最高,其次是環境毒物如家用殺蟲劑、誘蟲劑、殺菌劑、滅鼠劑、除草劑等20.9%,其餘尚有農藥、來路不明中草藥等。

林芷蔚提到,兒少中毒年齡層呈現「雙峰」,分別落在0至5歲、12至17歲兩大族群,前者是嬰幼兒好奇、熱愛摸索環境的特質引起,一不小心就可能接觸到藥物或有毒物質,至於青少年則是與生、心理狀態造成的藥物使用不當有關。

台北榮總兒童心臟科醫師曾思穎分析1991年至2020年的兒少中毒,發現3.6%的嚴重程度需要入住加護病房,重症與死亡以蓄意個案為主,多集中在16至17歲。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嬰幼兒中毒人數較多,但非蓄意為多,嚴重度相對小一點,反而青少年人數較少,卻因多屬於蓄意而較嚴重,存在差異性。

林芷蔚指出,嬰幼兒認知功能較差,建議照顧者注意藥物或有毒物質存放,並可設計不易打開的包裝,避免小孩誤食,而3歲以上可透過強化教育避開危險物質,降低中毒風險,但青春期則要留意心理健康,適時給予支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