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便秘竟是帕金森前兆!醫揭腸道毒素影響大腦健康
吳裕堯/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便秘不只是消化系統的問題,也可能是大腦發出的早期警告信號。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說,長期便秘合併情緒低落和睡眠障礙,往往是神經系統潛在風暴的徵兆,並非單純因為年齡增長所致。
張家銘於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指出,當神經系統出現問題時,病灶不一定起源於大腦本身。近年科學研究顯示,帕金森氏症的神經退化過程,牽涉腸道菌群失衡與化學毒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一場從腸道延伸至大腦的「神經風暴」。
2025年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國際研究,結合11國、4489名帕金森患者腸道菌群數據,運用機器學習發現帕金森患者腸道中,負責生成短鏈脂肪酸的益菌明顯減少,反而有害菌大幅增加,導致腸道防禦能力下降,使毒素更易侵入人體。
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患者腸道菌能分解多種化學毒素,包括已知與帕金森相關的三氯乙烯與農藥Atrazine,將環境毒素轉化為更易穿越腸道屏障、影響大腦的形式。換言之,腸道成了毒素的「秘密加工廠」。
此外,研究也發現腸道菌群變化干擾神經傳導物質的前體代謝,不僅影響免疫系統,也影響情緒、睡眠、焦慮和記憶力。部分腸道菌甚至分解帕金森治療藥物左旋多巴,降低藥效,顯示腸道菌群對治療成效有關鍵影響。
張家銘呼籲,面對這場看不見的風暴,我們並非無力改變。日常生活中可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腸道菌群,包括多攝取膳食纖維和發酵食品,避免農藥殘留和塑膠高溫加熱,減少加工食品及化學清潔劑使用,並維持良好睡眠與穩定情緒。
他提醒,若出現長期便秘、情緒低落或睡眠不佳等症狀,尤其有家族帕金森病史者,應正視腸道健康狀況。腸道正是守護大腦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及早調整可有效降低神經退化風險。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