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學中心都是「實習醫師」在開刀? 真相曝光!

2025/02/24 18:41

醫學中心教授級的團隊非常堅強,由主任級的醫師擔任助手,資淺的醫師們只要能夠在旁觀摩學習就已經覺得非常幸運了。(彰基提供)

醫學中心教授級的團隊非常堅強,由主任級的醫師擔任助手,資淺的醫師們只要能夠在旁觀摩學習就已經覺得非常幸運了。(彰基提供)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原來醫師也是有分等級的!坊間流傳,找大醫院名醫看病動刀,名醫病人太多了,照顧不來都是由「實習醫師」操刀?真相並非如此。據醫師指出,台灣現行醫學教育體系已經沒有「實習醫師」,而是稱為「實習醫學生」(Clerk),因為沒有醫師執照,他們不能獨立執行醫療行為,傳聞跟事實有出入,醫院也沒有「實習醫師」了。

根據相關法規及醫院相關編制,國內醫學中心組織編制,醫師分成6個不同層級,頂端到基層依序是教授(Professor)、主任(Head/Director)、主治醫師(Attending Physician)、總醫師、住院醫師(Resident)、畢業後一般醫學醫師(PGY),以及尚未考取醫師執照的實習醫學生(Clerk),各自在醫院裡共同分工協作,但每個層級的爬升都要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臨床經驗與時間磨練,PGY 2年,住院醫師3到7年,從PGY做到主治醫師的養成期因科因人而異,甚至可能需要10年以上時間。

以醫學中心來說,為了確保診治的安全與品質,醫療決策由主治醫師或教授確認,其他醫師在主治醫師及教授的嚴謹指導下接受訓練與監督。

彰基總院長陳穆寬(左)每天早上7點都會帶不同層級的醫師查房以及教學,力求國際一流的醫療品質。(彰基提供)

彰基總院長陳穆寬(左)每天早上7點都會帶不同層級的醫師查房以及教學,力求國際一流的醫療品質。(彰基提供)

有些民眾主觀認為「去醫學中心就是『實習醫師』在照顧?」,但實際上,小型醫院反而可能面臨住院醫師短缺的問題,導致醫療資源有限。例如,若半夜被魚刺卡住喉嚨,較小的醫院可能沒有專責醫師可立即處理;相較之下,大型醫學中心則有完整的住院醫師與主治醫師輪班制度,確保能提供即時醫療服務。這就像一家家庭式髮廊,往往只有一位老闆娘負責剪髮、洗頭、收銀,事事親力親為;而大型連鎖髮廊則有分工明確的收銀、按摩及洗頭助理、設計師,確保顧客享受更細緻的服務。

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例,儘管是彰化、雲林及南投3個縣市唯一的醫學中心,數年前仍面臨住院醫師短缺,導致許多科別僅有主治醫師獨自應戰,甚至連開刀時都缺乏助手,下班後更難有人照顧住院病人。經過近幾年大力改革,目前醫療團隊已經大幅成長,包括81名實習醫學生、90名PGY醫師、228名住院醫師與總醫師,以及408名主治醫師,形成完整的醫療體系。

醫學中心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長陳穆寬指出,彰基為病人進行手術時,由主治醫師負責主刀,一般由總醫師擔任第一助手,資深住院醫師擔任第二助手,年輕住院醫師與實習醫學生則在旁觀摩與學習;有的小醫院若沒有住院醫師,就沒有醫師協助擔任術前準備、手術助手、皮膚縫合以及術後照顧的工作,這種情形現在在彰基不會發生。

同樣地,在內科病房的照護上,主治醫師不可能全天候守在病房,因此住院醫師和值班醫師至關重要,以確保病人能夠獲得即時且適切醫療處置。可以想像,如果開完刀以後住院時沒有醫師24小時照顧,在醫療品質上是有疑慮的。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