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諾羅病毒升溫 醫:聚餐注意這4點避免感染

2025/01/11 14:24

醫師指出,不少民眾在用餐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確診感染諾羅病毒的比例顯著上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指出,不少民眾在用餐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確診感染諾羅病毒的比例顯著上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因食物中毒就醫的案例增加,不少民眾在用餐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確診感染諾羅病毒的比例顯著上升。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專頁「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發文說明,預防諾羅的4要點為勤洗手、清潔消毒、食物煮熟、避免接觸。此外,感染諾羅病毒後所產生的抗體無法提供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的風險很高且傳播途徑多元。

吳昌騰說明,諾羅病毒(Norovirus)是一種會引起腸胃道發炎的高傳染性病毒,曾被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該病毒分為 10 個基因群(GI-GX)和 49 個基因型,其中 GI 和 GII 基因群最常感染人類,尤其是 GII.4 基因型,與較嚴重的臨床症狀(如住院治療)密切相關。

透過食物、接觸傳染

糞口途徑:最常見的方式。感染者接觸食物、水或表面後,釋放出數十億病毒顆粒,進而污染環境。即使僅需 18 顆病毒顆粒即可引發感染。

接觸傳染:接觸感染者或受污染物體可能導致感染。

食物傳染:如食用受污染的生蠔。研究指出,生蠔組織中含有類似人類組織血液抗原(HBGA)的結構,病毒容易附著其中。

水傳染:飲用受污染的水源,尤其在冬季,病毒於低溫下更易傳播。

研究指出,生蠔組織中含有類似人類組織血液抗原(HBGA)的結構,病毒容易附著其中;示意圖。(資料照)

研究指出,生蠔組織中含有類似人類組織血液抗原(HBGA)的結構,病毒容易附著其中;示意圖。(資料照)

常見症狀為腹瀉、嘔吐、噁心

吳昌騰說,諾羅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為 10 至 51 小時。感染者可能無症狀,但仍可透過糞便排毒,尤其是兒童。有症狀者常見腹瀉、嘔吐、噁心和胃痛,部分患者伴有發燒、頭痛和全身不適。高危險群包括 5 歲以下兒童與 85 歲以上老年人。

預防重點為食物煮熟、勤洗手

勤洗手:以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 20 秒,尤其在上廁所、更換尿布或準備食物前後。

清潔消毒:用含漂白水的清潔劑消毒受污染表面,漂白水中的次氯酸鈉對病毒有效。

妥善處理食物:徹底煮熟食物,避免食用生食或未煮熟的貝類。

避免接觸感染者:遠離有症狀者可降低傳播風險。

吳昌騰補充,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009-2012 年的統計,因食品污染導致的諾羅病毒傳播,有64%主要發生在餐廳、17%在餐飲或宴會設施、4%在私人住宅;年末聚餐活動頻繁,尾牙、團聚等場合增加感染風險。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並注意飲食安全,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遠離病毒威脅,確保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