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上山追雪保暖做足! 醫師示警:小心高山症、雪盲症
〔記者陳奕劭/新北報導〕大陸冷氣團在冬季時期接連來襲,不少民眾計畫趁機到台灣山林追雪,但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信儒提醒,前往高山追雪更要留意高山症與雪盲症,若輕忽恐導致憾事發生,上山也要注意保暖與交通管制問題。
陳信儒表示,海拔高的地方氧氣稀薄,身體過度換氣常導致不良代償反應,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有機會出現高山症,常見情況有頭暈、頭痛、疲倦、胸悶與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引起高山肺水腫與高山腦水腫,若無及時處置,恐大幅提升死亡機率。建議上山出現不適症狀時,先原地休息並觀察症狀是否緩解,若無改善或加劇,應立即下山就醫。
他指出,上山時眼睛的防護常遭到忽略,嚴重時恐造成光害性角膜炎,不僅眼睛刺痛、流淚與視力模糊,甚至引發暫時性失明,由於雪地對日光的反射率達95%,直視雪地相當直視陽光,因此雪盲症常在登高山、雪地的極地探險者上發生,建議配戴具有防紫外線功能的太陽眼鏡或滑雪護目鏡。
陳信儒提醒,每千公尺溫度下降約6℃,得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失溫,從野外求生3關鍵中「缺乏食物仍可存活3週、缺水僅剩3天、若失溫3小時恐致命」,可見衣物的重要性,建議穿著保暖、防風且透氣的多層衣物,使用帽子、手套和圍巾保護身體。
另外,皮膚容易因低溫和乾燥而受損,塗抹保濕霜和防曬乳成必要措施,減少乾裂與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陳信儒也建議民眾出發前諮詢旅遊醫學門診,包括了解行程風險、健康疑慮,安排旅遊預防用藥等,讓出遊行程開心又安全。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