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超高齡化社會來臨! 社會準備「不及格」 年輕人分數最低

2024/12/17 12:49

胡海國指出,越年輕的族群,對超高齡化的準備越不足,呼籲民眾年輕時就要養成維持精神健康動能的好習慣。(記者林志怡攝)

胡海國指出,越年輕的族群,對超高齡化的準備越不足,呼籲民眾年輕時就要養成維持精神健康動能的好習慣。(記者林志怡攝)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台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但精神健康基金會調查發現,國人普遍對於年長後的精神健康準備狀況不佳。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指出,國人普遍嚴重忽略學習新事物、運動、實務與社交活動、助人行為等習慣,對於超高齡化後的精神健康準備不足,又以年輕族群最嚴重。

精神健康基金會每2年進行一次「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了解國人精神健康情況,今年特別針對超高齡化相關準備設計問卷,了解民眾對於學習新事物、實體社交、幫助他人、運動習慣等情況,以及對於健康檢查的重視程度、經濟壓力與造成他人負擔的感受等。

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指出,這次調查發現,我國社會上未妥善準備迎接超高齡化時代,民眾普遍忽略「學習新事物(36%)」、「運動(28.8%)」、「實務與社交活動(19.1%)」、「助人行動(18.3%)」等維持精神健壯的重要習慣。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進一步指出,調查發現,在超高齡化準備指數方面,整體分數為78.5分,其中20-39歲族群得分僅77.9分,40-59歲與60歲以上族群分別為78.3分與79.1分,都沒有達到80分的及格標準,且越年輕的族群超高齡化準備越不足,可能與生活在都市內、個人主義較為高漲有關。

胡海國解釋,年輕人忙於自己的人生經營,雖仍有樂於助人者,但可能不是那麼普遍,對於實體活動也比較消極,更偏好在網路社群上活動,也因為生活在都市內,外出遊歷、運動的意願也比較低一些,希望透過這次調查提醒年輕族群,年輕時就要強化自己的精神健康任性,維持開展性、不要太閉塞。

此外,胡海國強調,運動、健康檢查、學習新事物、實體社交、助人為樂的習慣,以及經濟與對他人造成負擔的壓力因應能力,是維持精神健康度的7個重要指標,唯有腦力充沛、不擔心挑戰,才能在年紀大之後,依舊充滿動能,千萬不能等年紀大了才做準備,青壯年時期就要養成好習慣、建構良性循環。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