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3D列印客製化脛骨截骨矯正術 膝蓋內翻患者恢復「膝」望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57歲陳女士先天有左膝關節內彎,隨著年紀增長日趨嚴重,需到診所及醫療院所打針及藥物治療,後期症狀加劇,蹲下起身時也會明顯刺痛,外觀出現長短腳變形,走路跛行,經轉介至醫學中心,骨科醫師發現陳女士左膝關節內彎已達15度,導致膝軟骨長期磨損,發炎狀況嚴重,診斷為左膝關節內翻且退化,安排陳女士進行3D列印客製化脛骨截骨矯正手術,將膝蓋歪斜角度精準矯正,解決長期以來困擾。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任洪碩穗說,過去很多人的觀念是等到關節磨損嚴重後再考量接受人工關節置換,但由於人工膝關節平均使用年限約10至15年,若太年輕就換的話,一生中可能還需接受再置換,因此對於比較年輕的病人,會建議進行脛骨截骨矯正手術,脛骨是小腿主要的骨頭,此術式是於脛骨上端內側靠近膝關節附近,向外上斜切出一道切線,並經由撐開此切口至預期的角度後,打上鋼板固定,以達到矯正的目的,使彎曲的角度恢復正常。
洪碩穗說,傳統脛骨截骨矯正手術,無論是下刀位置、脛骨的斜切角度或是撐開厚度等,醫師需憑自己的經驗及技術,於手術中透過目測及頻繁比對X光片的方式進行判斷,手術結果也時常不如預期,而「3D列印客製化導板」是近年發展的輔助手術,相較於傳統方式,經由此方式可提升手術準確度。
洪碩穗指出,利用電腦斷層影像重組出病人的脛骨立體結構,用程式模擬脛骨斜切角度及撐開厚度,設計出病人專屬的截骨導板,並列印成實體,手術時,醫生將此導板固定在脛骨表面輔助執行截骨,則可精準完成矯正手術及縮短手術時間。
以陳女士為例,醫療團隊依據電腦術前運算資料,使用輔助導板將脛骨撐開至運算角度,並於切縫中植入異體骨,釘上鋼板固定即完成手術,由於使用的是異體骨,骨頭癒合速度較快,陳女士術後觀察一天即出院,約2個月後就無須支架護膝及柺杖輔具行走,恢復狀況良好。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