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青壯年 病友心酸:爸幫搶博愛座才敢坐

2023/03/19 13:47

病友陳小姐(左起)、理事長包素娟、三總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科醫師蔡昀臻,今出席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30週年記者會。(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提供)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不死癌症」之稱,一般人簡單輕鬆的倒水、打蛋、打字等動作,對患者來說都是痛苦,許多人以為只會發生在長者身上,且因外觀與常人無異而遭旁人誤解;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科醫師蔡昀臻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0至50歲的青壯年,症狀初期常被誤解為是媽媽手、肌腱發炎而延誤就醫,當病友被疼痛折磨時,旁人常因看不出來而誤解,國人應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更多認識。

42歲的陳小姐分享,20年前以為是車禍後遺症導致肌腱炎,服用消炎藥半年未痊癒,進一步檢查才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時是種持續且錐心的痛,一度覺得自己看不見未來,因外觀與常人無異,過去常遭同事耳語,後來辭去工作專心治療,很多人不知道任何年紀都可能得類風濕性關節炎,認為她年紀輕輕怎麼沒去上班,「其實自己聽了都會有股自卑感。」也曾坐了博愛座而被陌生長輩喝斥,「好幾次還是我爸幫我搶博愛座,我才敢坐。」

蔡昀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其實好發於30歲至50歲的青壯年,全台有超過10萬名患者,許多患者發病時像是刷牙、扣內衣等都無法自理,但當病友被疼痛折磨時,旁人常看不出來,不少職場病友會被同事誤解,也有肩負家庭經濟壓力的病友,索性隱瞞病情,呼籲社會能更加體諒、理解,並給予心理支持。

蔡昀臻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疼痛、紅腫、變形等,初期容易被誤認成媽媽手、肌腱發炎、腕隧道症候群等職業傷害,造成延誤就醫,超過八成患者可能在發病前兩年就出現關節損傷、約4成患者10年內日常功能出現障礙。

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法治癒,穩定控制病情相當重要,根據歐洲風濕病聯盟(EULAR)2022指引,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達標,須於治療3個月內至少改善50%的疾病活動度、治療6個月內達成緩解以及低疾病活動度;目前治療方式有非類固醇消炎藥、類固醇、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生物製劑、口服小分子藥物等。

三總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表示,許多病友對於疾病及治療會出現迷思,認為關節不腫不痛就可以停藥,讓對抗疾病更加困難。他強調,醫病溝通是治療達標的最佳方式,可依自身病況、有無關節病變、藥物副作用、是否備孕等討論治療方式,以降低病情惡化速度,他也提到,近年國際上傾向即早使用生物製劑,降低關節變形風險,但目前國內患者多需自費使用。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包素娟表示,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成立30週年,今年釋出30個免費入會名額及心理諮詢等服務幫病友打氣,也呼籲社會大眾有更多同理心,讓病友能重拾美好人生。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入會申請連結。聯繫電話:02-2822-7495。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