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解開新冠病毒感染機制! 國衛院發現關鍵禍首

2022/08/10 12:01

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新冠病毒的感染機轉。(國衛院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解開新冠病毒感染機制!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藉由病毒表面的棘蛋白(S蛋白)與人類呼吸系統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結合感染細胞,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助理研究員莊懷佳團隊研究進一步發現機轉,主要是棘蛋白會誘發蛋白激酶GLK高量表現,GLK是造成連鎖反應的關鍵角色,引發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穩定增加,同時營造更容易被感染的ACE2,成功擴大病毒入侵範圍,使疾病嚴重化。

莊懷佳表示,正常上皮細胞的ACE2表現量低,卻在感染新冠病毒後,迅速誘發急性嚴重的呼吸道症狀,若可找出快速傳播機制,就有機會降低傳染。

研究團隊發現,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蛋白激酶MAP4K3(又稱GLK)表現量較正常細胞多,且GLK高量表達的上皮細胞比例與疾病嚴重度正相關,因此分析確診病患檢體的單細胞RNA定序結果,以及運用蛋白質體學、各種生物化學實驗,證實新冠病毒進入宿主上皮細胞後,棘蛋白會誘發蛋白激酶GLK高量表現,並引發連鎖反應。

莊懷佳指出,過量表現的GLK會磷酸化ACE2蛋白,使ACE2躲過泛素酶UBR4的泛素化降解機制,也就是正常UBR4作用於ACE2,會造成ACE2被分解,但GLK表現量高使ACE2逃過這個被分解的關卡,造成細胞表面的ACE2穩定增加。

此外,GLK過量表現誘發裝載著ACE2的胞外小體釋出,莊懷佳解釋,想像就是細胞吐泡泡的樣子,而載著ACE2的泡泡傳遞給其他原本ACE2表現量不高的細胞,這些接收ACE2的細胞就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所感染。

上述研究成果證實,GLK過量表現為感染新冠病毒致病機轉的關鍵因子,以及快速引發臨床症狀且容易傳播的原因。

莊懷佳說,研究團隊也運用小鼠模式進行動物實驗,當利用GLK的小分子抑制劑(verteporfin),可調降細胞表面ACE2的量,並降低ACE2胞外小體的產生,成功抑制小鼠感染率。verteporfin與其它可調控GLK及ACE2相關的藥物,皆具潛力成為抑制感染的候選藥物。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今年7月發表於全球知名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分子醫學》(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EMBO)為從事生命科學研究及促進國際科學家交流的歐洲科學組織,在世界分子生物學領域具有強大影響力,其也創辦EMBO系列學術期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