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防疫茶百百種怎麼喝? 中醫師告訴你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盛行,網路流傳及市售許多防疫茶,民眾看得「霧煞煞」,甚至有人誤喝治療的「清冠一號」,造成腹瀉等症狀。中醫師林襄穎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新冠肺炎比較偏向中醫所說的溫病,也就是所謂的疫症,防疫茶包中有效藥物常見的有魚腥草、北板藍根、荊芥、防風、桔梗、連翹、金銀花、黃芩、薄荷、淡竹葉、桑葉、菊花等,一般防疫茶包約2、3天喝1次即可,最好熱熱喝效果更好。
台中市豐原區天寶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表示,隨著世界各國抱持與病毒共存的態度,台灣目前也跟進,希望能夠盡早恢復民眾正常生活與工作,也能維持經濟正常發展,疫情升溫是必然的過程,正如台灣目前情形。隨著確診人數攀升,不論是中藥或西藥,抗病毒藥物使用都是極其重要的。
以中醫觀點來看,新冠肺炎比較偏向中醫所說的溫病,也就是所謂的疫症,意指傳染性高的傳染病。主要症狀正如目前新冠肺炎一開始感染的症狀,例如發燒、頭痛、全身痠痛、喉嚨痛、咳嗽或流鼻涕等,少數人會有消化道症狀,例如腹瀉之類。
林襄穎指出,根據中醫典籍記載,溫病應該使用辛涼解表藥物,目前最夯的「清冠一號」或市面上的防疫茶包,有效藥物常見如魚腥草、北板藍根、荊芥、防風、桔梗、連翹、金銀花、黃芩、 薄荷、淡竹葉 桑葉、菊花等,都是上上之選;若患者有消化道症狀,則可加少許葛根,芩連。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辛涼解表藥物,如果使用在原本脾虛的患者身上,可能會導致胃不舒服,因此可再加少許生甘草、陳皮。林襄穎說,「清冠一號」內含的黃芩、瓜蔞實、北板藍根,都是比較寒涼的藥材,有些人吃就會拉肚子, 所以如果沒有得病的人可以加生薑、大棗(就是紅棗)保護腸胃,如果已經得病的就不適合加生薑與大棗,可以改用生甘草以及陳皮。不過,「清冠一號」還是留給染疫的人吃比較好,沒有染疫的就吃一般防疫茶包即可。
民間傳說,有民眾夢見觀音佛祖囑咐防疫藥材可以再加上蘋果、無花果、紅棗,以加強藥效及降低腸胃不舒服;林襄穎說,應該是說蘋果跟無花果的營養價值都很高,有助於增強免疫力,至於紅棗則可保護腸胃,一般防疫茶包大約2、3天喝1次即可,勿需天天喝,有些民眾將喝不完的防疫冷藏後飲用,不過,最好喝前還是熱一下,效果更好。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