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兒童染疫需防「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類似川崎症 嚴重恐致死

2021/09/10 20:09

詹怡璟醫師指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症狀,類似川奇氏症,會出現草莓舌、皮疹、黏膜紅腫等情形。(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新北市某幼兒園爆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群聚感染,確診幼兒皆為輕症,但小兒科醫師提醒,歐美從去年至今陸續有研究發現,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出現新型併發症「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症狀類似川崎氏症,出現草莓舌、皮膚黏膜及淋巴症狀,嚴重會心肌炎、休克,甚至死亡,提醒注意。

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詹怡璟指出,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為新興的武肺併發症,一般認為是感染新冠病毒後造成免疫風暴,誘發出的免疫疾病,是身體有超過兩個系統,如呼吸道、腸胃道、皮膚、眼睛或口腔黏膜、大腦或心臟的發炎,合併發燒以及嚴重到需要住院,症狀類似川崎氏症,草莓舌、雙眼結膜發炎充血、頸部淋巴腫大、皮膚紅疹等,但病情比川崎氏症更嚴重。

詹怡璟表示,根據歐美相關研究,在英美大規模疫情爆發後1、2週,罹患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病童也大量增加,透過回溯性研究發現,好發於6至12歲兒童,其次為1至5歲,且9成以上都曾感染過新冠病毒或正值感染急性期,其中6、7成為感染後發病。

詹怡璟說,今年6月疫情高峰期,急診送來1名1歲10個月大的林小弟,已經高燒逾3天,身上有許多不明紅疹,屁股周圍與卡介苗疤痕明顯紅腫,手指腳趾也發紅腫脹,食慾下降、肚子痛,除懷疑可能為川崎氏症,疫情期間也採檢新冠病毒,後來報告出爐確診川崎氏症,林小弟經免疫球蛋白治療後隔天退燒逐漸康復。

詹怡璟表示,一般人認為老人或慢性病患罹患武漢肺炎的重症、死亡風險大,兒童或青少年感染後症狀輕微或無症狀,但兒童染疫後已出現新興併發症,已經不能輕忽,美國累計突破4000萬名確診者,已有4000多名兒童罹患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台灣已有1萬6000多人確診,擔心也會出現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病童。

詹怡璟提醒,疫情期間如果兒童發燒3天以上且合併有皮膚黏膜、淋巴等類川崎氏症的症狀,也要警覺染疫風險,也由於小於12歲以下兒童目前無新冠疫苗接種,除成人接種疫苗,大人、小孩戴口罩、勤洗手防疫,家人間用餐最好使用公筷母匙。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