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山後醫將推「臨床表徵課程」培養全方位醫學人才

2020/12/28 15:18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籌備後醫學系建構「臨床表徵課程」,針對高屏澎東地區125個常見臨床症狀來推動臨床教學,讓學生清楚了解在地疾病、診療快速上手,成為全方位醫學人才。(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中山大學申設公費學士後醫學系已獲教育部「同意繼續籌備」,學校在籌備階段建構出「臨床表徵課程」。校長鄭英耀強調,課程有別於傳統的「問題導向學習法」,改採「以成果為導向」教學法,針對高屏澎東地區125個常見臨床症狀來推動臨床教學,讓學生清楚了解在地疾病、診療快速上手,成為全方位醫學人才。

鄭英耀表示,台灣受日本醫學教育制度及本土升學體制影響,多數成績優異的學生在高中畢業後,進入大學醫學系接受專業訓練,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發現醫學並非所愛。相對的,在大學畢業後選擇考後醫系的學生,目標就非常明確,更能因應時代趨勢,將AI 、生物、大數據等融入到醫學領域中,成為具備多元跨域能力的醫師。

鄭英耀說,中山建構的「臨床表徵課程」,讓學生從臨床情境中學基礎醫學。在課程安排,為讓台灣醫界未來的生力軍,成為高屏澎東離島偏鄉地區的良醫,學校因地制宜,針對高屏澎東常見125個臨床症狀,例如:登革熱、恙蟲病,在河川感染的特殊疾病、溺水急救法等,由基礎臨床老師帶領,讓學生深入了解專家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並從中獲得豐富醫學知識,建立醫學專業素養。

中山大學副校長蔡秀芬表示,這套課程以「社區醫學」為概念,站在學生的立場,整合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人文、倫理專業素養,學生透過這套課程訓練,未來下鄉診療就不會只從專科醫師角度思考,例如:診療肚子痛時,能把所有可能引發的問題,包括:糖尿病、肺炎、懷孕等都納入考量,成為人文與科技素養兼具的優質好醫師。

中山大學後醫系籌備處主任鄭紹宇表示,中山後醫系4年學程中,前2年教學以8個區塊模組進行,包括:血液微免與宿主、復健與皮膚、神經與感官、精神心理、心血管與呼吸、腸胃腎泌尿、內分泌與生殖、成長與老化等,並針對生活常見的125個臨床症狀,例如:頭痛、發燒、頻尿、中風等,以病人的臨床症狀來進行醫學症狀的研討與教學。

另外後2年學生到教學醫院高榮臨床實習,學習判斷病情,強化看病能力,並安排學生到高屏澎東衛生單位從事社區醫療服務,例如到那瑪夏原住民部落等,學生投入過程,除學習獨立作業,更能培養出同理心,認同在地文化,了解當地需求。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籌備後醫學系建構「臨床表徵課程」,針對高屏澎東地區125個常見臨床症狀來推動臨床教學,讓學生清楚了解在地疾病、診療快速上手,成為全方位醫學人才。(中山大學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