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奇美開發「聽障智能溝通輔助系統」 助聽障者「看懂」別人說什麼

2020/12/03 18:28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任劉璟鋒(中)率領團隊開發「聽障智能溝通輔助系統」,盼幫助聽障者與外界溝通。(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聲音」是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溝通方式,然而對於重度聽障者而言,除了配戴電子耳,就僅能以手語、筆談的方式與他人溝通,生活上有諸多不便。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任劉璟鋒,在診間看到聽障者的需求,並率領團隊開發「聽障智能溝通輔助系統」,讓說話者的語言轉化為文字顯示在鏡片上,讓聽障者「看懂」他人說的話。

劉璟鋒表示,中南部地區有許多重工業工廠,如鋼鐵工廠、螺絲工廠等,許多勞工因為長期處在高噪音的環境下,導致老年出現嚴重的聽障問題。由於聽覺神經已死,使他們無法配戴助聽器,只能植入電子耳,才能重新聽到聲音。

然而電子耳價格昂貴,一般病患難以負擔,也擔心手術植入電子耳可能會感染或出現併發症,因此望而卻步;而一般手語或筆談方式,則會動作延遲,無法即時交談。劉璟鋒說,在診間看到這些聽障者面臨的困境,因此想用利用新科技為他們開創出更多選擇。

劉璟鋒團隊花費5年的時間開發出「聽障智能溝通輔助系統」,包含電腦視覺、麥克風陣列計算、自適性濾波、網路雲端計算、機器學習及智慧語言應用,即時轉換說話者語音訊息為視覺文字,可提供極重度聽損者配戴以與他人進行即時溝通,讓互動無障礙。

劉璟鋒說,「抗噪」是開發系統中最困難的部分,「由於系統是把語音轉成文字,因此在噪聲環境中特別容易受影響,辨識效果就不會太理想」;團隊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克服噪音干擾問題,終於讓系統在餐廳、醫院、展場等吵雜的地方也能正常使用,真正融入聽障者的日常生活中。

劉璟鋒也指出,有別於單耳要價100萬元的電子耳,「聽障智能溝通輔助系統」價格僅須幾萬元,且由於是穿戴式裝置,不但不用開刀,在未來的維修上也更容易;預計能嘉惠超過5萬名聽障者。

目前「聽障智能溝通輔助系統」已經通過了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的核准,且已找了幾位重度聽障病患在做實驗,研發團隊希望在3年內開始量產,提供聽障者更大的溝通效能。

「聽障智能溝通輔助系統」能讓說話者的語言轉化為文字顯示在鏡片上,讓聽障者「看懂」他人說的話。(記者羅綺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