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8歲女童四肢佈滿紅點瘀青 竟是紫斑症作祟

2020/10/31 09:24

女童的小腿佈滿不規則瘀青和紫紅色斑點。(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8歲的小玲上個月連續幾天流鼻血,四肢突然佈滿紅色斑點及局部不規則的瘀青,家長送急診檢查後發現血小板數目極低,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恐引自發性腦內出血,注射類固醇治療,中和免疫反應,血小板恢復正常,住院6天出院,但仍須定期回診追蹤。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蘇旻昱指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簡稱ITP)是人體的免疫系統誤將血小板辨識為外來物質,反過來攻擊破壞血小板,影響血小板生成減少下(正常數量為150000至400000/ul),無法凝結紅血球而從微血管滲漏,造成皮膚或黏膜出血。

蘇旻昱說,小玲在發病前2週也感染感冒,可能免疫異常把血小板誤認為感冒病毒來發動攻擊,到院時血小板數量只有20000/ul (正常數量為150000至400000/ul),數值極低,有引發自發性腦出血的風險,必須警覺、及早治療,評估施打類固醇或免疫球蛋白治療。

紫斑症的盛行率約為1萬分之1,好發於2至6歲幼童,約有80%找不出原因,另有20%屬於次發性,是病人本身其他疾病引起,如紅斑性狼瘡、幽門桿菌感染等,以及血管壁脆弱(老年性紫斑,藥物性紫斑)、感染、過敏也會引發,雖然紫斑症疾病少見,每年卻有2、3名因自發性腦出血死亡,不得不警覺。

而兒童罹患紫斑症多半為急性發作,也約有25%的病童會演變成慢性的紫斑症,必須長期追蹤,初次診斷時,醫生會根據臨床症狀選擇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來治療,或選擇繼續觀察不使用藥物;針對慢性ITP則會依照病人臨床狀況選擇不同的二線治療,例如免疫抑制劑、促血小板生成藥物、脾臟切除術等,以減少長期使用類固醇導致的副作用。

蘇旻昱提醒,一旦血小板數目低下,可能出現自發性出血,或容易出血且不易止血,症狀是身上有瘀青、紫紅色斑點、牙齦出血不止、流鼻血、月經不止,更嚴重甚至會胃腸道出血、肺出血、血尿、自發性顱內出血(腦出血)而危及生命,若孩子有有上述症狀,應請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評估是否有血液方面的疾病,避免延誤治療的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