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乳癌年輕化 50歲以下患者逾3成

2020/10/13 15:53

乳癌患者波麗說這幾年生日時都在接受治療,難得可以切下生日蛋糕。(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41歲的波麗露露(化名)4年前生下第二胎返回職場,有次在哺乳室擠奶,卻發現右側乳房有硬塊,由於母親也有乳癌病史,她也擔心是否罹患乳癌,但由於從事行銷工作過於忙碌,硬是拖了2個月,最後才確診乳癌2期,接受1年半的治療後,去年6月波麗露露又覺得後背疼痛,去年11月回診檢查出脊椎、肺部等乳癌轉移病灶,甚至還發現腦部有4公分大的腫瘤,目前仍努力抗癌的波麗露露說,還好醫療進步,她才能健康站在這裡。

依國健署癌登資料顯示,身居女性好發癌症之首的乳癌新診斷個案超過3成都是50歲以下(年輕型乳癌患者),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指出乳癌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大部分年輕型乳癌患者是停經前族群患者,2017年較2013年薪發生個案成長20%。

曾令民依照臨床經驗以及癌登資料指出,年輕乳癌的特性包含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初診斷為晚期比例約占7%,不容易早期察覺、死亡率較高,曾令民表示會不容易發覺除了是因為病患很多都自覺年輕、不易得癌外,另外也因為年輕所以乳房比較密實,較不容易察覺硬塊,另外也依照榮總的臨床研究顯示,如果乳癌患者低於35歲,相較其他年齡層癌細胞轉移到腦部的機率是其他年齡層的4-5倍以上。

曾令民表示由於西方亂乳癌大多是50歲以上的婦女,治療年輕型乳癌的瓶頸在於過去近20年,只有不到10%的大型臨床試驗是針對停經前的轉移復發性乳癌,真正瞄準年輕乳癌的研究並不多,他說這是亞洲國家對抗年輕型乳癌可以瞄準的目標,他也強調,近兩年乳癌治療已有顯著的進步,包含化療、抗賀爾蒙治療、卵巢抑制、標靶治療、基因檢測與免疫療法等,都可依照不同乳癌型態量身打造不同的治療方針。

潘怡伶創辦以年輕型乳癌病友為主的「花漾女孩GOGOGO」社團,她說當初創辦該師社團是因為很多年紀輕輕就得到乳癌的人,當周遭朋友都在衝刺事業、談戀愛等,但病友卻是面臨治療、後續是否重建胸部等難題,治療的過程又是極為孤單,因此想藉由該社團讓病友彼此交流分享,「對抗疾病的過程並不孤單。」

10月是乳癌關懷月,中華民國乳癌病友會攜同導演王小棣拍攝乳癌關懷微電影,透過影片闡述青壯年患者面對癌症復發或是轉移後的真實感受與生活衝擊。(記者楊媛婷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