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女大高材生患思覺失調症 曾裸體大街上狂奔

2020/09/24 15:19

思覺失調症已有新藥物,病患因為病識感而產生的憂慮情緒也大幅改善。左為陳紹祖、右為邱南英。(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21歲的小琪(化名)是國立大學的高材生,但剛入學時出現不少脫序行為,總覺得周邊人要傷害她、內心恐懼不已,甚至裸體在大街上奔跑;家長陪她就醫後才確診,罹患思覺失調症。

每百人中有1名患者 好發年齡為15-30歲

小琪因缺乏藥物穩定治療、病情反覆,甚至無法繼續上學,只好暫時休學療養。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在台灣的發生率約1%,每百名人口中便有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好發年齡為15歲至30歲,很多病患因受到疾病的干擾而無法完成學業或順利工作。

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邱南英說,思覺失調症其實是綜合許多精神症狀和徵候疾病的一種疾病症候群,症狀除了大眾較熟知的正性症狀如幻聽、幻覺、妄想等。

他指出,其實病患也承受負性症狀,例如社會退縮、面無表情、消極懶散、沒有動機等;認知相關症狀如判斷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以及情緒相關症狀,如憂鬱、焦慮、擔心、易怒等。另外還有解組症狀如胡言亂語、混亂怪異的行為。

目前思覺失調症急性期的治療多專注於減少正性症狀,但是待患者脫離急性期後如何回歸社會,降低家庭與整體的社會負擔,是一大課題。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指出,現在常見的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能有效減少正性症狀,但在正性症狀減少、病情穩定後,患者其實情緒上仍飽受折磨。

他指出,許多病患在恢復病識感之後,易產生情緒低落、憂鬱的感受,面對人群時會感受到明顯壓力,有些患者甚至會經歷沒有原因的焦慮感,生活中滿滿害怕、不安的情緒,經常有人詢問醫師:「我還可以回去念書嗎?」,其實背後反映的即是患者對於疾病復發的恐懼感。

新藥治療擺脫幻聽、妄想 不再憂鬱

陳紹祖說,之後小琪接受新藥物治療,很快地不再受幻聽、妄想等症狀困擾,因為病識感而產生的憂慮情緒也大幅改善,她漸漸重拾信心,經常積極參與醫院日間病房的復健活動及功能訓練,期待有一日能再重回校園完成學業。

邱南英也鼓勵,病患一定要配合醫囑,接受追蹤,家屬要密切關懷,提供支持,在穩定治療的情況下,可以相信自己不會再復發,目前也有很多資源幫助患者重新出發,如職能治療、心理治療、娛樂治療、行為治療、產業治療、社會復健計劃等等非藥物治療方式。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