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清大研發漩渦式超音波聲鉗技術 能精準診斷腫瘤與用藥

2020/07/29 16:11

清華大學醫環系教授葉秩光團隊研發出「漩渦式超音波聲鉗技術」,有望應用於精準醫療;圖為博信生物科技總經理王中信(左)、科技部工程司長徐碩鴻(中)、葉秩光(右)。(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行政院近年來推動生醫產業創新,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教授葉秩光團隊研發出「漩渦式超音波聲鉗技術」,注射特製的帶氧微氣泡後,可將血液中流動的帶氧微氣泡捕捉並聚集在腫瘤位置,使腫瘤細胞充氧,未來可望捕捉藥物,發展為精準醫療臨床應用模式。

葉秩光表示,一般人想到超音波,會想到婦產科醫師以超音波了解胎兒生長情況,但超音波作為非侵入方式,還能夠搭配顯影劑作為癌症腫瘤診斷、治療使用,能夠應用於精準醫療。

葉秩光指出,傳統的癌症化療是將藥物藉由全身血液循環流入腫瘤部位,進而殺死腫瘤細胞,但由於不斷循環的血液會使藥物無法停留在腫瘤區域,也會將藥物帶入健康組織,導致這種藥物輸送模式的治療效率低也不安全。

葉秩光團隊在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下,研發出「超音波聲鉗操控微粒」與「超音波對比劑微氣泡」兩大技術,利用微氣泡搭載藥物作為藥物載體,並搭配漩渦式聲鉗對微氣泡產生強烈的聲輻射力做操控,能有益於藥物精準遞送至目標區域。

研究團隊表示,下一階段將以漩渦式聲鉗為基礎,擴增至現行醫療診斷使用的二維陣列探頭,利用超快速平面波成像技術,以特殊串接波型的方式擊破帶氧微氣泡,達到即時監控帶氧微氣泡在腫瘤中被捕捉並釋放氧氣的過程。

葉秩光指出,在動物實驗身上發現,化療相關藥物原本只能吸收5到10%,但透過新技術搭配藥物載體,藥物吸收量有望提升至15%;預計明年完成動物實驗、後年開始進行人體試驗。

葉秩光表示,希望將來可進入臨床試驗並實際運用於癌症腫瘤治療中,建立一套以帶氧微氣泡治療為基礎的超音波診斷與治療平台,提供一種新型的精準醫療應用模式。

博信生物科技總經理王中信展示超音波對比劑。(記者羅綺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