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防治自殺 醫界呼籲先從關心憂鬱症開始...

2019/09/07 08:24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周伯翰說,健康、正確的跟有自殺念頭者「討論」自殺這檔子事,其實有助患者的病情穩定。圖為示意圖。(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防治自殺,光靠自殺防治法不夠,醫界建議從關心憂鬱症開始!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心臟血管科醫師楊晨佳(從左到右)、中醫科醫師周書玉、身心醫學科醫師周伯翰、心理師游佩穎、以及急診科醫師廖顯文呼籲大家,不要拒絕送暖給有自殺念頭的人,也不要繼續用不名譽的眼光來看待憂鬱症這個疾病。(記者黃美珠攝)

9月10日「世界自殺防治日」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周伯翰說,自殺者中有95%是精神疾病患者,當中約80%又屬於憂鬱症病患。WHO(世界衛生組織)也預測明年起憂鬱症將是僅次於心臟病導致人體失能的第2號疾病。所以在9月10日「世界自殺防治日」來臨前,他跟該院多名醫師一起發起大家送暖給憂鬱症病患、關心發出自殺警訊者活動,希望大家一起替這些患者加加油。

憂鬱症也是大腦疾病

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創傷壓力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的周伯翰說,很多研究顯示憂鬱症不只是心理的,也是大腦的疾病,會讓體內發炎因子升高、影響免疫力,甚至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台灣憂鬱症患者只有5分之1就醫

台灣的憂鬱症患者目前只有5分之1有就醫,且大部分只接受短期治療,自覺病況好轉了便提早中斷治療。有更多的患者可能錯認為自己不過是單純心情不好、失眠,或對憂鬱症有偏見而錯過或抗拒治療。不論如何,以上都可能讓患者病況惡化,平添自殺的風險。

需用更健康眼光看待憂鬱症

他說,很多人視憂鬱症為不名譽的疾病,雖然部分患者確實因基因遺傳而患病,但這就像是有些人的基因帶有過敏體質一樣,國人需要用更健康的眼光來看待憂鬱症,才能真正幫助這類病友及其家屬勇於求醫。

周伯翰說,相對於憂鬱症的前述處境,國人也很忌諱跟患者討論「自殺」這件事情,這種心態同樣也有需要調整。

不過,首先要先學會幾個關鍵字,也就是:用「怎麼會」、「你發生了什麼事情」來取代「為什麼」,以讓患者打開心房,說出心事。因為「為什麼」帶有一點點質疑的意味,會讓患者又退縮回去而拒絕再分享。

患者說出自殺時 危險性瞬間降低50%

周伯翰說,自殺的意念在患者心中通常早已成形很久,但是當事人並不是都有勇氣說出來,所以當他講出來想要自殺時,真正自殺的危險性就瞬間降低了50%。患者在脫口而出說要自殺的當下,他會有種紓壓、和被了解的感覺。

當然,生活中也常見有患者以自殺為藉口向親友情緒勒索,一般人要面對和關心這類病人確實有些困難,因為被勒索久了也會累,但為防弄假成真,他建議還是要給這樣的患者適度的關心,只是「溫度」不要太熱,採用「你真的想的話,我們去看醫生好不好?」讓對方感覺到有被關心到,但又不會認為他的勒索策略奏效。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相關影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