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訊》AI醫療資料庫今啟用 北榮明年開AI門診

2018/12/26 13:56

台大,北榮和北醫三大醫療團隊打造台灣首座跨醫療院所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記者簡惠茹攝)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三大醫療團隊打造台灣首座跨醫療院所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以人工智慧AI科技協助診斷腦、心、肺疾病,台大縮短心血管疾病判讀時間,從20分減至2秒,北榮更將在明年設立AI門診協助醫生診斷,台北醫學大學則讓肺癌影像判讀更迅速。

科技部從去年10月開始推動「醫療影像專案計畫」,結合3大醫療團隊國立台灣大學、台北榮民總醫院和台北醫學大學的專業醫療研究人員,以及台大、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學界AI專業研究人員,組成跨領域團隊,打造台灣首座跨醫療院所的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今天在文創大樓舉行啟用儀式。

科技部指出,團隊針對醫療影像資料進行符合AI訓練需求的資料處理與編譯,並開發可以自動分析判讀醫療影像的AI演算法,將AI技術應用到醫療場域,協助解決臨床問題,經過1年時間,已經建置46450個案例的醫療影像,包含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腦轉移瘤、原發性腦瘤、聽神經瘤、肺癌等疾病的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磁振造影或X光等15種影像資料,其中有17950個案例標註有疾病資訊。

科技部長陳良基今天出席記者會表示,透過上百位醫師協助,以腦、心、肺為重點,結合人工智慧,運用大數據協助醫師診療,今天的啟用儀式,希望號召更多醫療研究人員加入,可以透過跟三大團隊合作使用資料,資料庫中資料也都有經過去識別化處理,保護隱私,相信未來不但能減輕醫生診療負擔,還能造福偏鄉民眾,讓醫生提供更即時的診斷。

三個研究團隊在現場展現成果,台大醫學院透過AI自動融合冠狀動脈結構和心肌血流,內科教授王宗道指出,診斷判讀心血管疾病不能只看電腦斷層,還要搭配其他影像,例如原本核子醫學心臟影像和電腦斷層影像是分開進行,原本需要人工操作核對,才知道是哪個部份的血管問題,現在透過人工智慧軟體開發後協助對位,準確度達99%,時間更縮短到2秒左右。

王宗道說,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心血管醫療影像橫跨模組資料庫,包含電腦斷層、核子掃描、心導管影像、血管內超音波等等影像資料,預計4年建置1200萬筆影像資料,目前已經完成450萬筆。

北榮則以AI自動偵測顱內轉移腫瘤,輔助醫生診斷,放射線部主任郭萬祐也宣布,明年第一季或第二季技能初步推出AI門診,針對脊椎、腦部、眼部和關節,結合醫生和AI技術,醫生可以多花點時間,把看片的時間給病人,有更多時間進行醫病溝通。

北醫教授陳震宇則指出,肺癌是台灣惡性腫瘤頭號殺手,10大癌症排行第3,但是7成患者診斷時已經是末期,需要好的工具協助,一個病人的電腦斷層掃描就會產生超過500張切片影像,醫生要從中找到肺結節,然後進一步判讀是良性或惡性,北醫透過標註結節,讓AI完成自動偵測,減少醫生重複性工作的時間。陽明大學助理教授盧家鋒也參與這項計畫,他說,目前已經完成1500例標註,預計3年完成5000例,希望能達到精準醫學的目標。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